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崔希利,, 来源: 年份:2013
介孔材料因具有规则的周期性孔道结构、高度均一且相对较大的孔径(2-50nm)、较大的孔体积、高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可调等特性,使其在催化、吸附和分离、生物医药合成、材料组装等......
[学位论文] 作者:崔希利,,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6
气体分离是高纯化学品生产和清洁能源制造的关键过程之一,但气体分离过程普遍存在选择性和容量难以兼具的现象(trade-off效应),导致分离过程存在能耗高和消耗大等不足。本文面...
[期刊论文] 作者:崔希利, 邢华斌,, 来源:化工学报 年份:2018
烯烃、烷烃和炔烃等结构相似物的高效分离是石油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过程之一。低碳烃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相近,仅在碳数和不饱和度存在微小差异,传统低温精馏过程选择性低...
[会议论文] 作者:崔希利,邢华斌,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9
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大宗基础化工原料,长期以来聚合级烯烃的分离纯化依赖于高耗能的低温精馏、萃取精馏或溶剂吸收过程,亟待技术革新。吸附分离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分离技术,但气体吸附分离过程普遍存在选择性和容量难以兼具的现象(trade-off 效应),导致......
[会议论文] 作者:崔希利,邢华斌,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 年份:2017
高效节能气体分离技术的发展是应对大宗化学品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存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关键。吸附分离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分离技术,但气体吸附分离过程普遍存在选择性和容量难以兼具的现象(trade-off 效应),导致过程能耗居高不下。......
[期刊论文] 作者:宋珂琛,崔希利,邢华斌, 来源:化工进展 年份:2021
直接空气捕集(DAC)等新兴负碳排放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托底技术保障,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的特性,归纳总结了胺功能化无机材料和聚合物、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多孔材料等痕量二氧化碳捕集性能,初步分析了负载方式、载体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古玲,崔希利,唐韶坤,张香文, 来源:化工学报 年份:2015
以三嵌段共聚物作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片状和棒状介孔氧化铝,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对合成的介孔氧化铝的晶相、形貌和介孔...
[期刊论文] 作者:陈沛坤,张袁斌,崔希利,邢华斌, 来源:化工进展 年份:2021
氨气(NH3)作为一种危害性碱性有毒气体,不仅危害环境,而且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在电子信息、能源等行业,极微量的NH3即可影响产品品质、降低过程性能。因此,NH3的深度脱除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H3深度脱除的工艺现状,分析了NH3脱除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唐茹意,潘罕骞,郑侠俊,张广欣,汪星平,崔希利,邢华斌, 来源:化工学报 年份:2023
具有功能性端基的全氟聚醚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较强的加工可塑性,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化工等领域。在其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结构表征和解析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全氟聚醚及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且分布较宽,因此在核磁测试中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