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尹光初,,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6
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十余种植物上发现由离体细胞再生的植株中高频率地出现变异体,这被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1967年,Murashige 和 Nakano 首先较明确...
[期刊论文] 作者: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9
从1986年开始,我们对大豆遗传和遗传工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现简单报道如下: 一、采用种间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许多优良变异。在270多...
[期刊论文] 作者: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8
两年一度的第二次大豆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25—27日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120多名代表。提供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尹光初,,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5
国际作物遗传操作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2~26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两个国际性学术讨论会组成:一是第三届国际植物单倍体学术讨论会;另一是International C...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开旺,尹光初,,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7
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含量,抗旱,抗病、耐阴、荚多等优良性状。大豆栽培种与其野生祖先在遗传上亲缘关系较近,在它们之间进行基因转移工作比较简单。所以育种学家们一直想...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新英,尹光初, 来源:植物学报:英文版 年份:1992
大豆胚状体可以直接从未成熟的子叶表皮及表皮下面1—3层细胞发生。这些细胞经过脱分化后,首先形成细胞质浓厚、核大的胚的发生细胞,胚发生细胞再分裂形成胚性细胞团,胚性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开旺,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0
一个世纪来,基因转移一直在作物改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些有意义的农艺性状,如抗病,抗虫害和抗逆基因、已从非栽培植物转移到某...
[期刊论文] 作者:雷钧,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1
本文报道了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研究结果。 通过对10组大豆实验材料进行外源DNA导入的结果看出:转化的后代主要表现在熟期...
[期刊论文] 作者:周思君,尹光初, 来源:植物学通报 年份:1992
研究了影响大豆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9个因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4mm;随着供俸植株发育阶段的提高诱导频率下降;最适基本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蔗糖...
[期刊论文] 作者:尹光初,周思君,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1992
本文概述了大豆的细胞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细胞、组织培养尹光初等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出完整的花粉植株,并对离体花药的雄核发育进行了研...
[期刊论文] 作者:雷勃钧,尹光初,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1
本文采用3份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DNA分别导入7个栽培大豆品种的295朵花的结果表明:大豆自花授粉6—32/小时(花冠等于或高于最高花萼1mm),切去柱头,滴注DNA于切口处,其导入成活...
[期刊论文] 作者:周思君,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9
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2,4—D或NAA)成功地诱导了大豆(G.max)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2,4—D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NAA。细胞分裂素对体细胞胚胎发生有抑制作...
[期刊论文] 作者:周思君,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0
采用MSO培养基诱导了大豆(G.max L.)幼胚的器官(不定芽)发生,最高诱导频率达90%。再生植株移入土壤巳经获得种子。诱导器官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5~6mm。提高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平,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3
种子贮存蛋白(storage protein)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它为萌发的幼苗提供氨丛酸和氮的来源;它作为人类的高蛋白食物,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于植物蛋白在人类生活中...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丽艳,尹光初,庄爱科, 来源:生物技术 年份:1991
二十一世纪,世界将进入高新技术大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也将全面武装农业。农用高新技术占首要地位的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和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核心。许多科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平,付燕凤,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市场上对商品大豆品质的要求与日俱增,培育高蛋白和优质蛋白的大豆品种已成为育种家和大豆生产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豆类,尤其是大豆含蛋白质十...
[期刊论文] 作者:雷勃钧,尹光初,林忠平,,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6
前言高蛋白作物——大豆已愈来愈被人类重视,特别是在目前动物蛋白还满足不了人类需要的今天,它作为一种食用植物蛋白来满足人类对蛋白质的摄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Introdu...
[期刊论文] 作者:付燕凤,林忠平,尹光初,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5
(一) 在大豆田间偶尔可以发现大豆雄性不育株,其中有的是部分雄性不育,在这种植株上结有5—6个少量的豆荚。在引种外地品种时和在某些杂交组合或辐射杂交后代中往往见到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朱之垠,徐振,尹光初,陈力,,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2
现在玉米的花培技术,对诱导的适宜花粉发育时期,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肯定了培养基中使用活性炭等有利因素,探讨了提高单倍体玉米苗的移栽技术,染色体人工加倍技术以及花...
[期刊论文] 作者:许忠仁,何志鸿,尹光初,,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7
大豆灰斑病是危害叶片的主要病害,它能危害籽粒,形成病斑,乃至减产达10~30%,降低商品品质,影响出口。1985年佳木斯7亿斤大豆因灰斑病危害有5亿多斤不能出口。灰斑病原来仅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