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信欣,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1996
【正】 几年前,为了学习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曾读过封毓昌先生的《辩证逻辑—认识史的总结》(下简称《总结》)一书。当时的感觉是,该书视角独到,脉络清晰,论述严谨,与大多数...
[期刊论文] 作者:康洪武,,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辩证逻辑——认识史的总结》(以下简称《总结》),是南开大学封毓昌教授为...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处在同一个理论体系之中。但多年来人们为了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只讲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与......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关于形式逻辑的任务,我国学术界曾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形式逻辑揭示思维形式的形式结构方而的规律,只管思维的形式结构的正确性,不管思维的内容的真实性,另一种则认为,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南开学报 年份:1996
关于社会意识的主体性理解封毓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人们通常是就其对社会存在的关系,把它定义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点说,就是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0
人们争论充足理由是不是形式逻辑规律,但什么是充足理由,却很不明确。我们想,为了求得讨论的深入和富有成效,不妨先探讨一下充足理由的规定性,然后再说明它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形式逻辑一向被认为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但是思维不仅有形式,而且有内容,内容又有符合实际的和不符合实际的,亦即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形式逻辑对思维形式的这种研究同思维内容的真实性处于什么关系?对思维正确反映世界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上,逻......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求索 年份:1984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统一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多次指出,辩证法和逻辑是同一序列的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他说:“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7
一、问题的提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到处存在着矛盾,思维作为关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自然也存在矛盾。但是形式逻辑却否认矛盾的合理性,认为思维一旦陷入矛盾,就失去了真理性,应予排除。两门科学提出了两个相反的要求,一个认为必须承认矛盾的合理性;另一个则把矛盾......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4
在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天津社会科学》上,秀民同志发表了《评‘规律发展说’》的文章,对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提出了批评,认为不应当把规律发展的观点写进这本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中去,因为规律是不发展的。他的理由有正反两面。正......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2
当前哲学界就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中心是如何对待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一、用现在和将来作为划分可能性的标志是不科学的。有些哲学教科书把传统的“实在的(具体的)可能和抽象的(形式的)可能”的说法,换成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并且以时间作为划分它们的依据,认为现在或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是现实的可能,而在将来或下一阶......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份:1999
既然人的存在及其活动都是一个不断生成着的过程,那么人的认识也必定是一个不断生成着的过程。文章推陈出新,从人的生成这样一个生成论的视角对认识现象进行了独到的揭示,认为认识虽然在许多情形下是由各种习见的先行状况发展而来,但它并不是先行状况完全决定了的,因......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问题,讨论的重点是如何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的相互关系。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任何理论体系都是由概念构成的。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用概念建造起来的逻辑......
[期刊论文] 作者:润田, 来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份:2004
南开大学哲学系封毓昌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漆玲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李德拴,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2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阐释 ,总是按照特定的思维模式进行的。思维模式不同 ,对环境问题理解、解释不同 ,对处理环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选择。要正确的理解和处理环境问...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李文阁,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9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该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而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无法脱离现时代的,或者说,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处......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冯贵贤,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在我国,长期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新与旧两个方面,它们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生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根源。也就是说,当旧的方面居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封毓昌;王晓林,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8
国内学界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有的学者结合整个人类认识史,深刻地揭示了实践论思维方式同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原则区别,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刻批判,并且对作为哲学观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谷文康,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见封毓昌、冯贵贤同志的《新与旧的关系及其在唯物辩证法中的位置》,以下简称《位置》,载《南开学报》1980年第六期,光明日报百家争鸣栏和新华文摘1981年先后摘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