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封利霞,,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2003
研究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特征性变化,用mVEP和mERG同步记录的方法研究弱视患者视网膜-皮层传导时间的可......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 来源: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份:2002
近年来,通过影像学及眼眶的组织学研究证实在眼球赤道部附近有一个由胶原、弹性蛋白和平滑肌构成的pulley。Pulley作为眼外肌的功能性起点决定着直肌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年份:2003
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是大脑皮层对视觉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簇电信号 ,可提供关于神经节细胞以上的视觉传递的信息。传统的VEP是用闪光或图形刺激整个视网膜测得的总和反应 ,不能对病灶......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 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术中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了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完成的348例斜视手术,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处理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48例斜视手术中,术...
[期刊论文] 作者:张玥, 封利霞,, 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陈静, 封利霞,, 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探讨外直肌外眦眶骨膜悬吊联合内直肌断腱术治疗固定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患者10例(16只眼),对其斜视度数、眼球运动...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丽, 封利霞,,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15
回顾性分析采用Titmus、Randot图谱对99例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检测,对可能影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相关因素(是否间歇、斜视开始年龄、术前斜视持...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 陶黎明,, 来源:安徽医学 年份:2009
目的探讨双上转肌麻痹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6例双上转肌麻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
[期刊论文] 作者:陈瑶,封利霞,, 来源:临床眼科杂志 年份:2016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空间视觉发育混乱的眼病,是危害青少年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常发生在视觉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期。表现为异常形式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宁, 封利霞,, 来源:实用防盲技术 年份:20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眼科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完善基于医疗“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眼科教学方法,提升“互联网......
[期刊论文] 作者:陈瑶,封利霞,,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收集就诊及治疗的弱视患者104例,通过弱视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均≥0.8,两眼视力相差≤2行。根据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组(34例)、屈光参差组(36例)和斜视组(34例);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
[会议论文] 作者:封利霞,陶黎明,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封利霞,陈静, 来源:第八届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研究大会 年份:2016
目的 对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后无立体视功能或者立体视功能不能恢复至正常者采用知觉学习方法进行训练,观察知觉学习训练在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23 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3 个月以上,Titmus 立体图检查立体视功能未达到正常者,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陈静,封利霞, 来源: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年份:2018
目的:采用知觉学习训练方法对斜视矫正术后无立体视功能或者立体视功能不能恢复至正常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训练,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斜视矫正术后眼位正......
[期刊论文] 作者:章静,封利霞, 来源: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云计算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在弱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实验研究。收集2014年1-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单眼或双眼弱视患者60例(88眼),年龄5~19岁,随机分为A组(30例,43眼)和B组(30例,45眼)。A组进行传统精细作业训练,B组进行基于网......
[期刊论文] 作者:姚婕颖, 封利霞,, 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年份:2013
目的探讨下斜肌转位术联合水平斜视手术矫正知觉性外上斜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知觉性外上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为下斜肌转位术联合水平斜视矫正术,术后......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赵堪兴,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年份:2005
目的 对比研究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multifocal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 (mERG)的特征性变化 ,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VERISScienceTM4 2多焦电生理...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赵堪兴, 来源: 年份:2005
目的 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分别进行多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同步记录和多焦闪光VEP、ERG同步记录,并与30例正常对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视网膜区域弱视眼多......
[期刊论文] 作者:刘雪梅,封利霞,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年份:2020
目的观察远视力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二阶运动光栅感知能力是否正常。方法前瞻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远视力正常的糖尿病79例(79只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41例(41只眼)为无病变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例(38只眼)为有病变组,另选......
[期刊论文] 作者:封利霞,赵堪兴,, 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年份:2006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变化,以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0例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