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一、“页”的本义是头。以“页”为形符的字,大多与头有关。请用箭头指明上图周围的十个字在图上的准确位置。 二、请为这十个字注上汉语拼音:颚()、颧()、颈()、颊()、...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叶恩忠在《天坛之祭》中写道:“天坛植柏是很有讲究的。祈谷坛多侧柏,圜丘坛多侩柏。”(第7页) 在我的记忆中,“侩”是指在买卖双方间进行说合使之成交的意思。后来产生“市...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李国文先生在《往事追寻》第176则中写道: 北魏排名第一位的大知识分子崔浩的悲剧,就是这样,拓跋圭杀他的同时,不但“诛清河崔氏无远近”,连“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1
《咬文嚼字》今年第2期上发表了张觉先生《“籁”在古代指声音吗》一文。该文仅根据《庄子·齐物论》以及唐代常建、元代赵孟頫和明代归有光四条书证,便得出结论:“籁”字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3
典故性词语,是人们在文学创作中理解和运用的难点。不熟悉它们的典源,理解时不够准确,或运用时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这里举李存葆先生《祖槐》和《大河遗恨》两文中...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周德刚先生《从“孟母三迁”谈起》一文,一上来就说:战国时,孟轲之母倪氏为了使儿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曾三次搬迁住所,被传为千古美谈。(第174页)孟子(名柯)的母亲姓什...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7
《新民晚报》1997年2月7日第1版《说“牛”》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牛的众多词语中,还有一个“牛后”的说法,表明其甘于寂寞,不爱出风头,也不与人争名夺利……Xinmin Eve...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7
左秀灵先生《谈“左券”和“右券”》一文,提出了历来被人们忽视的左、右券互相混淆的问题,读后很受启发,同时感到还可进一步讨论,故不揣冒昧,续作此文,以就正于方家。 左文...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1
认识王景愚先生,是从他的哑剧《吃鸡》开始的。他那精湛的演技,令人拍案叫绝。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文字能力,竟也像他的哑剧表演一样,同样出神入化。《幕后》中的《红楼情思》...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李敬泽先生在《巨大的鸟和鱼》一文中引用了清代朴学家王先谦为郭庆藩《庄子集释》所作的序言:“子贡为击水之槔,而汉阴丈人笑之。今人机械机事,倍于槔者相万也。”(第284页...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7
忆明珠先生在他的散文《石头城一瞥》中写道: 古人写及石头城的诗,最有名的莫如刘禹锡的:“王濬楼船下扬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名家手记...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1
狗不理包子是驰名全国的天津小吃。它用料考究,馅香油多,肥而不腻,鲜美可口。可这包子为什么叫“狗不理”?狗最爱吃肉。不是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这么好吃的包子狗见...
[期刊论文] 作者: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名篇。它语言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几乎无需注释。然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却似乎有悖常理,成了聚讼纷纭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森生,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8
《故事会》有一个其他杂志所没有的特点,即在正文双页的下边印上一条古今名言。这些名言大多语言精练,意味深长,深受读者欢迎,但有时也会忙中出错。 如第20页末行摘引茅盾的...
[期刊论文] 作者:钱剑夫,宛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7
上辑提到“还债”。本辑还1995年欠下的第二笔“债”:“乃子”的“乃”是第几人称?本刊创刊号上,曾以“会诊组”的名义刊出《你我不分的“乃子”》一文,提出“乃”只能用作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