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薛群力,宋锦章,彭玉芳,唐登明,王绪勇,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94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峨眉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研究薛群力,宋锦章,彭玉芳,唐登明,王绪勇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610061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yunanensis...
[期刊论文] 作者:薛群力,彭玉芳,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94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峨眉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研究薛群力,宋锦章,彭玉芳,唐登明,王绪勇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610061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yunanensis...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成果完成单位 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主要研究人员 彭玉芳 宋 毅 蔡 庆 宋锦章 薛群力鉴定组织部门 四川省卫生厅鉴定时间 1999年5月15日  本...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04
1954年当修建康藏公路部队进入波密地区原始森林时,经常受到来自树枝及草丛中陆蛭及蜱的侵袭和伤害,而陆蛭对人们的侵害尤为严重,不但白天在森林中伐树筑路时经常受到叮...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份:20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在各类考试中作弊的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折射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现象。大学生诚信考试教育如何有效施行成为现今的热点。文章从分析大学生考试...
[学位论文] 作者:宋锦章,,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4
在光学和声学领域中,吸收与散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光学中人们已经提出了用相干完美吸收体的方法吸收电磁波。相干完美吸收是相干光在吸收体内发生干涉效应的过程,也是产生激......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宋锦章,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20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大学期间学生从入党申请书的提交到党员发展转正,每一步考察与培养均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针对新形势,结合书院...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彭玉芳,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91
本文描述寄生于中华按蚊成虫的索科线虫一新属一新种。该新种的雌虫行孤雌生殖。此系蚊体寄生索科线虫行孤雌生殖的首次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彭玉芳,宋锦章,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90
本文记述了寄生于中华按蚊幼虫体内的一种索科(Mermithidae)线虫,属八腱索属中的一新种——重庆八腱索线虫(Octomyomermis chongqingensis sp.nov.)。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测...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彭玉芳,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87
A species of mermithid nematode was found parasitizing the larvae of Culex fatigans in the region of Xiny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in 1984. It was ident- ified...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彭玉芳,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1997
本文报道了温度下罗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可存活的时间。试验表明,在-2-2℃温度下贮存5天,90%以上的线虫幼虫能保持其感染蚊幼虫的能力。而在26-28℃和16-18℃下,90%的线虫仅能存活1天和2天。低温贮存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彭玉芳,宋锦章, 来源: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应用定量的方法,对豫南罗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力和感染力进行系统观测。结果:在-2℃ ̄2℃下,90%以上的幼虫可存活8天,并保持相当强的感染力。在26℃ ̄28℃和16℃ ̄18℃下,90%的存活时间分......
[期刊论文] 作者:彭玉芳,宋锦章, 来源: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1984年7月作者在解剖蚊幼虫时,发现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幼虫的胸部,有呈袋状具吸盘并能轻微蠕动的虫体存在,进一步调查又发现三带喙库蚊成虫体内有呈球形具囊壁和吸盘的虫...
[期刊论文] 作者:彭玉芳,E.G.Platzer,宋锦章,J.Peloquin, 来源: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2
31种蚊虫人工感染豫南罗索线虫的实验结果表明,受试的库蚊亚科5属20种蚊虫对豫南罗索线虫均敏感。与食蚊罗索线虫相比,豫南罗索线虫对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背点伊蚊、赛尔伊...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彭玉芳,薛群力,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92
在峨眉市郊稻田、水坑和沼泽同时释放罗索线虫未定种(2000/m~2)和豫南罗索线虫(3000/m~2)。结果中华按蚊幼虫和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8.6%—87.0%和64.7%—76.9%。单...
[期刊论文] 作者:许荣满, 宋锦章, 李忠诚,, 来源: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1985
四川虻类过去仅记载19种,远不能反映四川虻类的面貌,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于1975—1979年组织了五年的调查采集,1975年于川南凉山地区、峨眉山地区和宜宾地区,1976年于...
[期刊论文] 作者:薛群力,宋锦章,彭玉芳,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1992
我国蚋类调查研究以往报道很少,1991年6月作者在峨眉山麓一流水沟内发现有蚋类孳生,现将初步调查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以1.5—2厘米宽,40—70厘米长的茅草叶和5厘米宽...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锦章,彭玉芳,薜群力,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93
1984年在河南信阳地区发现两种蚊体寄生索线虫,在同一孳生地内生长繁殖,分别寄生于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及三带喙库蚊等幼虫体内,自然寄生率为5.48%、4.32%、5.82%。通过人工感染...
[期刊论文] 作者:薛群力,彭玉芳,宋锦章,, 来源: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1992
根据豫南罗索虫和罗索线虫未定种(R.SP)的生物学特性,参考Petersen(1972)和Platzer等(1978)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豫南0084株和R.SP的规格化大量养殖技术。选用致倦库蚊作养殖...
[期刊论文] 作者:田光兆,宋锦章,彭玉芳,,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 年份:1986
应用索线虫防制蚊虫的实验已进行了多年。近年来国内有关蚊体寄生索线虫在西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省已有一些报道。四川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适宜。为探寻蚊体寄生索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