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0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2014
收稿日期:20130715  作者简介:宋克宾(1980—),男,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学院2012级在读博士。  ...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赵宋光的《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指出了中西转调的一个不同现象:"在谱上,音列向属方面推移时出现升号,向下属方向推移时出现降号。但在‘五音’这边,情况恰恰相反。"这种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2
本文所说"律学"指中国传统的"律吕"之学,是中国古人在传统文化中对成体系的"律"的认识。文中通过对《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史料内容的分析,指出其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章在"律源、律度、律数、律历"四个维度的认识框架下,对《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律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理论的四个维度,是一种内在的思维结构,...
[学位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 年份:2011
本文通过对《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史料的分析和研究,认识秦汉道家律学思想的内在结构及思想特征。文中通过对《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史料内容的分析,指出其史料...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2017
越来越多高校开设艺术学理论学科,由于缺乏专业认知,不少研究生论文出现非专业选题现象。研究生是学科建构的重要力量,非专业选题问题已经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和健康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3
在《吕氏春秋·音律》篇十二律"三分损益"上下相生过程中,存在着三对变化因素:律高、律数、阴阳属性。虽然十二律"三分损益"生律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低不同的音,但其上生、下...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乐记·乐本》与《吕氏春秋·大乐》的音乐发生观,分别代表了儒家与道家对音乐发生的逻辑认识。本文认为《乐本》的音乐发生其起点是内在"人心",在音乐本体上从情感之声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6
对于编钟的编列与音列,以往研究往往停留在"组"的分级层面。本文认为从西周4件组编甬钟以来,编钟编列存在更微观的单位:"基组"。基组是"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正鼓音...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曾侯乙编钟中下层甬钟用于乐曲演奏,其音位设计的规律,是进行其他音乐讨论的基础。揭示这一规律的关键是曾钟"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正鼓音的乐器条件。依据乐器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吕氏春秋.音律》篇生律次序问题引发了一场至今并未停息的学术争鸣。杨善武先生主张用"竖行书写位置的上下"来理解"上生""下生"的形成,以唐代《乐书要录》为证判断《音律》...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6
从乐律铭文本身解读曾侯乙编钟的旋宫和律制问题,是破解曾钟1乐律内涵的最佳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的首要任务,就是解读出曾钟乐律铭文的构成原则。以钟为单位,把双音相同的钟...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6
李法桢先生《嵇康音乐思想自相矛盾现象探析》一文,从"嵇康的本体论哲学"、"嵇康的‘音声’义与‘哀乐’观"对嵇康《声无哀乐论》进行探析,认为嵇康音乐思想存在自相矛盾的现...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7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擂鼓墩1号墓出土编钟64件,镈1件。出土时编钟分三层悬挂于曲尺型钟架上。上层为钮钟,共20件,分三个框架悬挂,由左至右称上层一组、上层二组和上...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20
“六律”是先秦钟律的一个核心概念。对于不同文献中记载的“六律”,学界存在几种不同的解释:六阳律、六声音阶、十二律的泛称、阴阳六律、五声音阶五度关系转调所需要的“六...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儒家艺术文献《乐记》,是中国艺术学理论的重要本土资源.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强调综合、整体、宏观研究艺术,先秦的综合艺术乐无疑是重要研究对象.《乐记》如何认识乐的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年份:2010
《乐记·乐本》与《吕氏春秋·大乐》的音乐发生观,分别代表了儒家与道家对音乐发生的逻辑认识。本文认为《乐本》的音乐发生其起点是内在“人心”,在音乐本体上从情感...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吕氏春秋.音律》篇生律次序问题引发了一场至今并未停息的学术争鸣。杨善武先生主张用"竖行书写位置的上下"来理解"上生""下生"的形成,以唐代《乐书要录》为证判断《音律》篇的生......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2014
《吕氏春秋》的生律问题,成为近年古代乐律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也是与中国乐律学核心知识建构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近期,陈克秀先生发表的题为《(吕氏春秋)的“十二律”与“十二纪......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克宾,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04
洛庄汉墓出土六套编磬,前四套各20件,第五套13件,第六套14件.编磬随着磬架腐朽掉落地面,改变了原来的编次顺序.第五、六套编磬铭文不能明确指示编次状况,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