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4
十年辛苦不寻常──崔大华和他的《庄学研究》安继民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高潮迭起。庄子,这位先秦诸子中最有哲学素养的大思想家,在遭受了半个世纪的冷落和误解后,光顾者也越来越...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4
评《当代新道家》安继民董光壁从自然科学中杀出来,向社会科学求知迈进,这诚然是“两科”结合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纽结点,读他的文章对我们这些文史哲出身的人来说常能受到意外的启...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4
论庄惠之争安继民(河南省社科院哲学所)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思想充分发展了道家思想的所有方面。惠子是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是先秦诸子中最有科学素质和世俗精神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7
简论庄子社会批判观的基本思路安继民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社会批判传统的奠基人和不祧之祖,庄子对专制君主、仁义道德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终极理性拷问,构成了他卓立不群的理论风格。...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7
究竟是以道解儒的思想旨趣置向秀于进儒退道的两难之间,还是他生性的犹疑使得他在思想上采取了儒道兼综的进路,这些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向秀的思想遗产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8
冯友兰根据中国传统的致思倾向,把哲学限定为人生哲学,在他看来,哲学就是对人生作系统的反思,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境界说的最深层意蕴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思,这一哲学努力通过新...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内圣外王之道,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逻辑分析和结构功能认定意义上的内外之学。本体考察为内,现实观照为外,从本体论的高度考察自...
[学位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天津大学 年份:2014
目前,富氢气氛中CO的脱除方法中,CO的优先氧化(CO-PROX)被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Pt基催化剂应用于CO-PROX反应表现出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但低温催化性能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庄子是古今中外最有批判份神的伟大思想家,他的社会批判从君主的毁人害己开始,逐层批驳了专制的非道德性、君权神圣的欺骗性和专制统治的不合法性.进而,庄子尖锐地指出,把“仁义”......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4
文章主旨在于阐明宇宙起源问题在逻辑学上的困难,这个困难也是人类理性的困难。马克思和冯友兰所意识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中,就通过"或使"和"莫为"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教育战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入世给教育界带来的这些机遇与挑战,笔者结合我市的教育现状,就入世后我市教育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7
庄子和孟子分别展开人类心灵的内外知行两个向度,行为表现即进退出处。庄子内向求自主,是消极自由或拒绝权;孟子外向要参与,是积极自由或选择权。进退出处的人生选择,是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庄子的自然哲学何以迥异于牛顿科学而能够成为当代科学的哲学基础?一元-自因-时间性的中国哲学何以需要易学的最简关系式,并与一神教的二元-他因-空间性哲学相对而立?从天人关......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其总结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黑龙江电子技术 年份:1998
1 引言 由可控硅组成的UPS装置,为供电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运行方式,尽管可控硅等大功率晶体管开关元件给人们在电源技术开发方面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同样也带来许多新的问...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7
本文通过对“君臣父子”的逻辑语言学分析,确立儒家宗法主义的逻辑起点:“子”之角色。首先回答逻辑分析如何可能的问题,然后证明儒家宗法主义的逻辑起点。由于“子”这种角色是天命性的角色,因此带有道家自然主义的不可排拒性;儒家的把人当“子”看和道家的“把人当......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学习论坛 年份:2007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中华文明不仅是四大古文明之一,而且是唯一保持着自己历史连续性的文明。从地缘的角度来反思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的大一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整合过程,是随着战国统一趋...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2
30多年来,崔大华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南宋陆学》(1984)、《庄子歧解》(1988)、《庄学研究》(1992)、《儒学引论》(2001)、《儒学的现代命运》(2012)五部近250万言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加上别的著述,总规模达数百万言。全面系统地考察崔先生的著述,我认为,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安继民,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3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具备自己独特的理想追求,儒道互补的秩序/自由解读既需要中华文明的历史源头性的观念支撑,又需要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态进行疏理及其哲学抽象。沿着儒道互补的秩序/自由的解读思路,可以探讨汉字文化圈的思想方法。中华民族的思想方法植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