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1996
分别在俯冲起始、浅部俯冲过程、中间俯冲过程和深部俯冲过程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俯冲动力学理论的、数值模拟的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指出通过交叉学科来对俯冲带进行综合研究是...
[期刊论文] 作者:王曙光,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1
本文从成核动力学理论出发,考虑新相晶核的表面能对其形状的影响,修正了晶面成核情形的成核动力学方程.新的成核率方程还原了传统成核率方程中通常简化为常数的指前系数.结合修正......
[期刊论文] 作者:王曙光,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0
本文研究了橄榄石原位相变实验中加载、加热路径上的相变及其对确定相变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利用文献[1]所给出的退火后先加温后加压,且相对低温条件下实验结果确定出的Ni2SiO4橄......
[期刊论文] 作者:毛兴华,宁杰远,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年份:2002
Based upon some simplified numerical models, a 2-D plain strain elastic FEM program is compil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tress fields produced by the...
[期刊论文] 作者:伍晗,宁杰远,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2021
在平面波假设下,基于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背景噪声源能量随方位角的分布进行反演;从数据分辨率矩阵、模型分辨率矩阵和单位协方差矩阵的角度对解进行了评价;通过数值实验,分别研究了速度模型、噪声源能量分布模型、周期对解的估计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Ti......
[会议论文] 作者:田原,宁杰远,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通过对同一事件所有台站记录按震中距排列,能够更好地确认P波与Pn波震相。并且,认为直达S波是可以利用的震相,但读取精度还有待提高,暂时仅可用于定位中,而精确振福及极性读取还需进一步确认;通过对于精定位中利用到的P波初动时间信息的验证,发现部分手动挑选或自动挑......
[会议论文] 作者:王曙光,宁杰远,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王曙光,宁杰远, 来源: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蔡晨,宁杰远,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采用了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到2008年8月3日期间,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固定地震台站和应急流动台站共计89个台站记录到的地震资料。共读取了M≥3.5的地震1376个,P波到时共计54525个。经过互相关运算,又得到了互相关系数大于0.7的P波时间对80823对。经过重定位......
[会议论文] 作者:臧绍先, 宁杰远,, 来源: 年份:2004
20世纪地球科学的重大进展及提出的问题很广,这里只举出具有全局性的几个方向:(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在经过海底扩张、大陆漂移等几个阶段的酝酿,六七十年代提出板块构...
[期刊论文] 作者:臧绍先, 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1993
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研究涉及对地表现象的深入解释,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热结构及宇宙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及近期的进展,指出两种地幔模型的主要分...
[期刊论文] 作者:臧绍先,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6
讨论了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分布及特征、西太平洋Wadati-Benioff带的形态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及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计算了俯冲板块在地......
[期刊论文] 作者:蒋一然, 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9
面对海量地震资料,自动准确地拾取震相并确定其到时的需求非常迫切.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本文提出了使用两个分类器SSD和SPS自动识别地震体波震相并自动拾取其到时的方法.相比...
[期刊论文] 作者:宁杰远,臧绍先,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2
(MgFe)_2SiO_4是上地幔介质的主要成分,计算其物性参数有助于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是地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Goto等曾给出(MgFe)_2SiO_4的物性参数,但其所用公...
[期刊论文] 作者:臧绍先,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2
根据菲律宾海的演化,指出菲律宾海板块的特点:以俯冲边界为主,易于产生形变.将理论结果与地球物理、地质以及GPS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及边界有明显形变.讨...
[期刊论文] 作者:宁杰远,臧绍先,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1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俯冲带在大部分深度都存在高速异常 ,并在 40 0km左右和550km左右的深度存在高速异常的极大值 ,这和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波速结构相一致 .说明虽然层析成像方法的分辨率较低 ,但它能给出俯冲板块上P波速度随深度变化的基本特征 .俯冲带既有正......
[期刊论文] 作者:臧绍先,宁杰远,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1
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俯冲速度及热传导系数俯冲岩石层的负浮力.在h<400km和h>740km的深度范围,低温高密俯冲带的负浮力随深度单调增加.因为尖晶石相到后尖晶石相的相变有负......
[期刊论文] 作者:臧绍先,宁杰远,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9
利用ISC及中国台网的资料,研究了琉球岛弧及冲绳海槽的地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讨论了Benioff带的形态及应力状态.m_b≥4.0的地震主要分布于琉球海沟西侧的弧形带,并形成明显的...
[期刊论文] 作者:温景充,宁杰远,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9
基于桥墩均匀分布且高铁列车匀速行驶情况下,每个桥墩源的震源时间函数仅存在时间延迟差异的假设,分别通过构建均匀空间声波模型以及半无限空间弹性波模型,计算格林函数,给出...
[期刊论文] 作者:宁杰远,臧绍先,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0
本文研究了兴都库什及帕米尔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布.发现h...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