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1
我国古代将书房称为文房,而文房用品则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案头必备之物,其中除笔墨纸砚外,还包括笔筒、水洗、水盂、印盒、墨盒、镇尺、臂搁、印章、调色盘等等,这些文房用...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0
水洗、格式洗、调色盘是画家案头必备之物,被称为画案三珍。水洗为文房用具之一,为浣笔之器,故又称笔洗。用于书画创作时,濯洗笔中余墨余Washing, format washing, palette...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0
起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紫砂茶具。其实除茶具之外,宜兴产的其他紫砂器物,如碗、碟、罐、盂、盆、洗等也很有特色。在这些产品中,有一种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水仙盆,特别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简明陶瓷词典》一书中把水仙盆列为洗类,“洗,陈设瓷,宜种水仙,其形似盒,浅腹,底......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1
粉彩又称软彩,属釉上彩,出现于清代康熙中期,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影响而创烧的一个新的品种。粉彩画面颜色鲜艳、柔和,比五彩更加淡雅华丽、丰富多彩,深受人们的珍爱。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大放异彩达到高峰,以后历代均有烧制,至清末民国时粉彩瓷器已非常普及......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0
收藏紫砂壶,首先要了解壶的制作工艺和紫砂发展史。一般应从年代、泥料和艺术三方面考虑,方能收藏到上品的紫砂壶。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别,一般讲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使用传承,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是研究紫砂发展史的实物佐证。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8
紫砂壶始于宋,发展于明清。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从原来以实用为主的“素面素心”到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紫砂壶题铭刻画并参与壶型设计的“曼生壶”之外,又出现了加彩挂釉的紫砂壶。加彩挂釉的紫砂壶其装饰以传统风格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9
水洗是文房清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浣笔之器皿,故也称笔洗。水洗的使用早在宋代就极为流行,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均有烧制。与宋代名窑瓷质水洗相比,紫砂水洗的起步较晚,是一枝晚开的奇葩,产生于明代晚期。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洗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明......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9
笔者收藏紫砂壶多年,尤其对蛋包壶这一壶型情有独钟。蛋包壶这一造型始于何时,无确切文字记载,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传器是邵大亨蛋包壶。邵大亨是宜兴川埠上袁村著名壶艺人,清高熙《茗壶说》载: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徐秀堂先生认为邵大亨......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8
收藏紫砂壶首先应学会鉴赏,紫砂壶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它质朴高雅的容姿及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近代艺人的作品,有着特殊经历,是在大浪淘沙中精选出来的,保存至今的数量不多,其中名家名作更是寥寥无几。其砂质大多是黄龙山紫砂土,砂质纯净,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大方......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9
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新品种。因其烧成温度较五彩低,而色彩较五彩多,所以色调比五彩柔和娇艳,故又有“软彩”之称。粉彩的烧制到雍正时已极为盛行,逐渐取代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其造型、彩绘技法及纹饰等各......
[期刊论文] 作者:季江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8
“豫丰”紫砂壶是由豫丰陶器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由清末秀才吴启南于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吴启南是明正德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嫡传后裔,精通壶艺,是紫砂巨子。其母也是做坯能手,又因家境殷实是地方绅士,因而既有能力又有条件创办“豫丰”陶器公司。吴颐山于正德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