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传昶,欧淑其,蒲晓群,吕引祝,郑昭芬,陈凡,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⒇李传昶欧淑其蒲晓群吕引祝郑昭芬陈凡邓金华孟霜媛(附属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8)关键词二尖瓣狭窄;气囊扩充术中图号R541.21984年,日本学者Inoue首先报道应用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传昶,欧淑其,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⒇李传昶欧淑其蒲晓群吕引祝郑昭芬陈凡邓金华孟霜媛(附属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8)关键词二尖瓣狭窄;气囊扩充术中图号R541.21984年,日本学者Inoue首先报道应用二...
[期刊论文] 作者:雷莉萍,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份:2006
对15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及术中、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其中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7例(4.5%),封堵器脱落2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兵, 邓金华, 孟霜媛, 王钟慧,, 来源: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份:2006
目的总结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护理经验。方法术中做好抢救设备、药品及人员的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做好抗凝治疗等护理。结果14例在术中术后...
[期刊论文] 作者:王钟慧,邓金华,孟霜媛,王兵, 来源: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份:2006
总结了53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提出护理要点: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护生命体征,观察封堵器定位情况;术后预防心律失常,溶血,封堵器血栓形成,血管栓...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世珍,郑昭芬,蒲晓群,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200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起床活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68例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法的观察,并与既往类似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早期活动法的患者有较好的康复疗效。结论急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传昶, 蒲晓群, 杨天伦, 郑昭芬, 邓金华, 孟霜媛,,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年份:2001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并观察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变化。方法 对 5 6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对...
[期刊论文] 作者: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陈晓彬,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5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虽较少见,但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迅速,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与处理至关重要[1].本研究回顾我院近3年心脏介入治疗中导致心脏压塞的7例病例,探讨其早期...
[期刊论文] 作者:谢启应,蒲晓群,杨天伦,李传昶,陈晓彬,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内镜杂志 年份:2010
目的总结成人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期预后。方法 22例年龄18~47(27.6±8.8)岁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年PDA患者根据心脏超声改变分为......
[期刊论文] 作者:孙泽琳,谢启应,杨天伦,蒲晓群,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总结处理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4年7月因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后囊袋破...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传昶,谢启应,蒲晓群,陈晓彬,杨天伦,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2009
目的总结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而左心室内径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疗效。方法采用经胸心脏超声和主动脉降部造影诊断6例表现为右房右室显...
[期刊论文] 作者:杨天,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荆施展,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彬,蒲晓群,杨天伦,郑昭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2007
目的分析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gus,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该院PDA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21...
[期刊论文] 作者:杨天崙,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荆施展,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
[期刊论文] 作者:谢启应,孙泽琳,杨天伦,杨平珍,李传昶,易军,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总结经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8月2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穿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内膜电...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彬,蒲晓群,郑昭芬,张玉顺,邓金华,孟霜媛,谢秀梅,,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后残余漏患者于原封堵器内再封堵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2~2005年行介入封堵的431例先心病患者中,术后发生大量残余漏的共3例,其中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天(山仑),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荆施展,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
[期刊论文] 作者:谢启应,孙泽琳,杨天伦,蒲晓群,李传昶,易军,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5
目的 介绍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血分数(EF)值降低心力衰竭的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共有3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彬,蒲晓群,郑昭芬,李传昶,彭道地,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来源: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2007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6年该院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57例,其中4~6岁学...
[期刊论文] 作者: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陈晓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杨天, 来源: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200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5年4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7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0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