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云, 来源:现代语文:初中版 年份:2004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轲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政治散文集,它集中体现了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孟轲主要的政治、哲学观点,同时也展现了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孟轲高度的论...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守军,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正】 孟轲(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是长期统治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创造者之一。孟轲的思想,包括他的赋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孟轲...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拜孔门 从小立下“复礼”志公元前三八九年(周安王十三年)四月二日,孟轲出生在邹国一个破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里。孔老二死后,孟轲支撑起儒家的门面,当上了孔家店的二老板。...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2015
孟轲(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尊为“亚圣”。著有《孟子》。...
[期刊论文] 作者:刘知渐,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关于孟轲的政治经济思想,一向不为学术界所重视。“十年文革”中的批儒运动,把孟轲说成奴隶主的代言人,显然是错误的。对孟轲政治经济思想的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对中国的昨天...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守军,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孟轲的交换思想,是孟轲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中期关于农工商关系,特别是如何对待工商业问题的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派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三...
[期刊论文] 作者:杨清荣,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1
孟轲的性善论,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先验的、抽象的人性论.所谓先验的,是因为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善性;所谓抽象的,是因为他仅以人与动物之别来规定人性.确实,孟轲的人性理论具有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是号称“亚圣”的孟轲的一句“名言”。孟轲鼓吹“仁政”,讲了不少“为民请命”的话,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多少年来,“民贵君轻”被...
[期刊论文] 作者:王应常,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正】 孟轲有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唐甄则说,“甄虽不敏,愿学孟子焉”。孟轲扩张孔丘仁学为系统的但政学说,唐甄发展孟轲仁政思想,为斥君富民之论,惊心动魄之言。所著...
[期刊论文] 作者:蔡泽华,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我国学术界对孟轲思想的研究,大都局限在社会政治学说方面,阐述其经济思想的论著尚少.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我们在研究某种社会政治思想时,不能离开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孟轲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学说,...也并不是离开其经济思想孤立存在的,而有他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作依据.他的经济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体现,而其政治思想则是他经济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孟轲思想的两大重要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王蒙,, 来源:当代贵州 年份:2017
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对我们仍然是有启发有意义的。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孟子推崇的大丈夫——精英...
[学位论文] 作者:田野,, 来源: 年份:2007
《孟子》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广泛流传,它不仅对人们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书中孟轲所述历史事件也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观点和态度。例如孟轲所述的井田制、禅让制、文王之囿和汤伐...
[期刊论文] 作者:周乾溁,,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 年份:1987
【正】 在孟轲的哲学思想中,心的理论占着重要地位。我前为文《孟轲的心、气论及其渊源》(《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论到他的“存心”、“养心”之说,对于“不动心”则...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民, 来源:杂文月刊 年份:2020
孟子者,孟轲也。人逢乱世,乃大不幸。然而,对于孟轲来讲,却很幸运。乱世出英雄,乱世亦造就思想家...
[期刊论文] 作者:吕文硕,曲朝福,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1996
孟轲处于战国中期,当时,奴隶社会早已土崩瓦解,各诸侯国纷纷采取封建化措施、力争...
[期刊论文] 作者:黄孟轲,,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3
近日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读到其后记中的一句话我心中咯噔一下,他说“你的笔是握在自己手里,却老觉得是什么力量在掌握了你的胳膊”。我想,这“什么力量”就是一个写...
[期刊论文] 作者:周山,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05
孟轲从一个儒家的"私淑"弟子成就为儒家学派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确立"亚圣"地位,主要得力于他的善性、善养、善政、善教的"四善"主张.孟轲的善性论,为儒家理想人格的普及提供了依据;善养浩然之气说,为"义...
[期刊论文] 作者:廖名春,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由《荀子》书“案(安、按)”的虚词用法看,《非十二子》篇论子思、孟轲一段为先秦文法无疑,属于荀子特有的语言风格;从《荀子·非十二子》篇与《韩诗外传》相应段落文义内容的比较来看,《荀子·非十二子》篇是原创...,而《韩诗外传》则是杂凑抄录.将《荀子·非十二子》篇对子思、孟轲的批评说成是荀子后学所为,否定其为荀子之作,经不起先秦秦汉文献的检验,只能说是无稽之谈....
[期刊论文] 作者:周道生,, 来源:湖南税专学报 年份:1996
孟轲(前372——前289年)战国中后期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的支派的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民主思想家,被后世奉为“亚圣”。他假托先王之道,大力推行“仁政”。...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艳,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孟轲作为中国儒学大师,其著作《孟子》一书中表现出的宏毅坚定、无所畏惧的“大丈夫”气概远区别于儒家圣贤孔子温文尔雅的气度。究其缘由,是同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