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高校理论参考 年份:1995
略论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积极效应孙晓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的确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人的自身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人的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5
略论人的主体性孙晓毛近年来,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是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应坚持什么样的主体性,则看法还不完全一致,有必要深入讨论。一目...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与以往的思想家仅仅从"天赋观念"或人的自身存在出发来寻找人的主体性不同,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中阐释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和自......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1
马克思在一文中,第一次把实践纳入自己的哲学范畴之中,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与改造,从此,一种新唯物主义理论形态宣告诞生....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体系,开辟了一条建......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主体性原则的思想,理论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认为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除了有一个客观性原则以外,还有一个主体性原则问...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它对人的自身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即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必将促进人的主体地位和自主......
[会议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 年份:2004
一、"以人为本"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一致的。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求实 年份:200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3
要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努力工作,积极实践,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本文围绕"三...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马克思认为,人是以其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方式而存在的。因而.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特殊本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塑造了人之为人的基本特性.即人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人学思想,第一次实现了关于人的理论的革命变革,特别是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地回答.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在如何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问题上出现分歧.因...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称自己的哲学为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稍后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阐明...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以往人们更多的是从客观性原则去认识,从人的主体性方面去研究则显得不够。为此,本文就人...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最近,理论界对于主体性原则问题讨论十分热烈,多数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这种认识的形成,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近年来,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有这样一种看法,主张“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物,认识也不是客体结构的性质在人脑的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中国地市报人 年份:2008
近年来,“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各类传媒特别是地市党报这一农村基层的传媒主力军,在宣传党的有关“三农”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和推广......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中国地市报人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正】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优越性表现的根本点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1 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生产关系的变革范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