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辅华,阎文泽, 来源:山西农业 年份:2001
黑小麦76号的育成,龙麦1号、龙麦2号、龙麦10号的问世,多粒穗分枝超级麦系列新品系的超高产,是孙善澄先生的杰出成就,荣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山西省农业...
[期刊论文] 作者:白续宏,,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10
著名中国小麦之父金善宝曾说:“我国搞小麦远缘杂交有成就的只剩3人,一个是中国农科院的鲍文奎,一个是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所的李振声,再一个就是山西的孙善澄。”在孙善澄眼...
[期刊论文] 作者:王战平,, 来源:沧桑 年份:1993
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孙善澄的《小麦属间杂交新技术及新种质、新品种的创造》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期刊论文] 作者:程春生,许涌,,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01
孙善澄研究员参加完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举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00年度颁奖大会后,刚刚回到太原,山西省农科院又专为他举行了气氛欢快...
[期刊论文] 作者:许涌,金铠,, 来源:科学新闻 年份:2001
孙善澄研究员出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举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00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星命名典礼刚刚回到太原,山西省农科院又专为他举...
[期刊论文] 作者:张素琴,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04
在山西省农科院特种小麦研究基地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在一片小麦地里或劳咋,或仔细地端详着一株株麦穗。他专注的神态不由让人心存敬意,认识的人都尊称他为“孙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80
第期小僵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探讨······················~……,’’···············……孙善澄(1)保存大豆花粉生活力的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万孝莲,,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 年份:1999
它是由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孙善澄研究员,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应用小麦属间远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农业 年份:1996
山西育成黑色小麦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孙善澄研究员,应用小麦属间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技术,首次育成紫黑粒小麦。经有关方面认定,它填补了世界“黑色食品”领域的一大空白。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万孝莲,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份:1999
黑小麦76号是优秀小麦育种专家孙善澄老先生及其女孙玉等研究人员,应用小麦属间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与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育成的黑小麦新品种。 黑小...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兆飞,王学林,殷朝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4
黑小麦7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孙善澄研究员,应用小麦属间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育成的黑小麦新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为高营...
[期刊论文] 作者:董洪岐,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份:2001
黑小麦76号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优秀小麦良种专家孙善澄老先生携其研究人员,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经二十余年不懈努力育成的新品种,一面世便先后荣获“99年中国北方农业新...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年份:2007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孙善澄研究员育出了世界上第1个黑小麦品种。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黑小麦所含的蛋白质比普通小麦高出1倍,含钙量高出3倍,含磷量高出70%,含硒量高出3倍,氨基酸含量...
[期刊论文] 作者:孙善澄,,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3
小麦远缘杂交的研究工作是作者1953年在东北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任教时开始的,至今已30年了。研究的重点是用小麦与各种野生禾本科植物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将野生植物的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孙善澄,,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1
延长生育期能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的机理,以及在远缘杂交工作中如何应用延长生育期克服杂种的不育性的具体方法,过去未有过详细报道。本文以普通小麦×天兰偃麦草为例,对上述...
[期刊论文] 作者:孙善澄,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1987
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介绍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交配方法等远缘杂交技术,用回交与重复授粉、筛选结实率高的组合与单株、延长生育期...
[期刊论文] 作者:孙善澄,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0
“黑小麦76”是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和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过连续、定向选择,最后选育成功的。1996年,“Black Wheat 76” is a...
[期刊论文] 作者:孙善澄, 来源:种子 年份:1982
我们用小麦与天兰偃麦草远缘杂交的主要目的是选育抗病、丰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及创造稳定的中间类型(新种质资源),同时摸索总结关于远缘杂交的遗传规律。通过多次杂交...
[期刊论文] 作者:孙善澄,,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3
我所于1972年开展小麦良种选育工作,1978年育成桂麦一号。该品种先后经过2年预备试验、3年自治区区域试验和3年华南三省(区)联合区试,一年自治区生产力鉴定试验及3年生产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