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 来源: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1990
结合矩形板的几何特征,采用Ritz-有限条法分析计算了弹性板在侧向载荷作用下的面内应力和板的屈曲。本方法可大大地降低特征值矩阵阶数,极大地节省计算机机时,使以往只能在大...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 来源: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1992
采用 Ritz 法分析局部载荷作用下横向加劲腹板的屈曲强度,板内应力采用有限条法计算,给出了加劲肋的临界刚度比及板的最大屈曲系数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当载荷相对尺寸小...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 来源:建筑机械 年份:1995
本文采用Ritz法分析局部载荷作用下的横向加劲板的屈曲强度,板内应力则采用有限条法计算。给出了加劲肋的临界刚度比及板的最大屈曲系数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当载荷相对尺寸小......
[期刊论文] 作者:刘杰,孙光复, 来源: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把机械网络中的反共振理论应用于振动利用工程,提出了三种新型反共振振动机械,从反共振角度阐明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并用机械阻抗方法分别对这三种振动机械进行了动态分析.针对反共......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张立山, 来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基于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选取包含吊臂转动,吊重摆动及吊臂弹性变形的广义坐标,构建了起重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某大型桁架臂式工程起重机的回转工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张立山, 来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目的为了精确地描述起重机在起升过程中产生的动载荷及起升加速度对动载荷的影响.方法采用动力学有限元法,针对起升机构的特点,提出并构建了非线性的起升机构运动单元,对臂架...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刘杰, 来源:起重运输机械 年份:1992
本文采用Ritz——有限条法计算了受轮压作用的起重机箱形梁主腹板在复合边界条件下的屈曲。为适应多种复合边界条件的变化,使计算程序具有通用性,板的位移函数采用正交多项式...
[期刊论文] 作者:刘杰,孙光复, 来源:矿山机械 年份:1995
提出用单板机控制代替原继电器控制,以消除惯性振动机停机经过共振区时的强烈振动,并介绍了单板机控制减振的原理、微机接口和实验数据。The control of single-board machin...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光复,黄军祥,, 来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目的基于“机构完备动力学计算方法”,构建完备的工程起重机带载变幅的动力学模型.方法吊臂采用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建模,基于虚功原理及液压动力学理论给出了变幅油缸的推力,控制......
[期刊论文] 作者:黄军祥,孙光复,, 来源: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年份:2007
通过对物流集装箱起重机的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最优控制原理,建立了实现物流集装箱起重机运行的最优控制模型。方法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物流集装箱起重机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状......
[期刊论文] 作者:徐彦,刘杰,孙光复,, 来源:机械与电子 年份:2007
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大型起重机回转机构动态特性。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动力学控制方程,由三维有限元法对吊臂进行了离散。根据回转机构的特点建立坐标系,并选择......
[会议论文] 作者:许广立,孙光复,刘玉峰, 来源: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徐彦,刘杰,孙光复,邓子龙,,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2006
分析了大型起重机吊臂在变幅过程中存在的刚柔耦合的运动特点对吊臂在标称运动附近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考虑了吊钩和滑轮组质量对吊臂振动固有频率产生的附加效应。基于柔性多......
[期刊论文] 作者:罗继曼,蔡光起,孙光复,姚鹏, 来源: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份:2005
文章的目的在于建立新型3-STP并联机器人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为进一步作动态分析打下基础.在建立弹性动力学数学模型时采用了有限单元法(KED法),分别建立了主运动链各支链的单...
[会议论文] 作者:罗继曼,蔡光起,陈辉,孙光复, 来源:自主创新振兴东北高层论坛暨第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5
本文探讨并联机器人构型的某些规律,拓展空间机构新构型的范围,为并联机构新构型提供理论依据.又利用螺旋理论这个工具,从并联机构运动链分类的角度,提出用约束添加法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型综合,让主动链控制所需的自由度,而从动链约束不需要的自由度.本文提......
[会议论文] 作者:罗继曼[1]蔡光起[2]陈辉;孙光复;, 来源:自主创新振兴东北高层论坛暨第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5
本文探讨并联机器人构型的某些规律,拓展空间机构新构型的范围,为并联机构新构型提供理论依据.又利用螺旋理论这个工具,从并联机构运动链分类的角度,提出用约束添加法对少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