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孙书磊教授从事古典戏曲研究,用力最勤者在元明清戏曲文献的考证与发掘,兼及戏曲理论研究。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项目“历史剧创作的民族传统及其现代性研究”、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孙书磊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戏剧研究,曾经出版专著《中国古代历史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和《明末清初戏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孙书磊教授从事古典戏曲研究,用力最勤者在元明清戏曲文献的考证与发掘,兼及戏曲理论研究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项目“历史剧创作的民族传统及其现代性研究”、国家社科...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1996
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孙书磊一《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主人公杜丽娘慕色而亡、死而复生的“至情”,无疑给人以最激动的感受,关于俞二娘、商小伶、冯小...
[期刊论文] 作者:朱西岭, 来源:故事林 年份:2017
丈夫孙书磊是名职业写作者,书稿不少却卖不出去,日常生活靠王云一个人的工资负担。有朋友推荐他去做编辑,她也多次劝说,可丈夫不同意。因意见不合,两人经常拌嘴。...最近,孙书磊一出门就三两天不回家,她也懒得过问。  这天上午,王云去参加同学婚礼,遇到了同学周小曼。光彩照人的周小曼让所有同学羡慕不已,她不仅衣着华贵,且丈夫高大帅气,对她格外关心。大家纷纷夸赞...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9
孙书磊在《戏曲艺术》2009年第1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就戏剧而言,用典型理论要求话剧的创作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用之于戏曲批评则造成了戏曲批评民族化的迷失。因为传统的中国民...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9
戏曲家尤侗在诗学、文论和词学的广阔领域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关于文学发展,他既主张文学通变,又强调文学联系;针对文学创作本体,他从主旨表达的角度提出了主情说,从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7
吴伟业,字骏公,晚年号梅村,别题灌隐主人,明清之际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顺治九年(1652)四五月间,两江总督马柱国疏荐,以病力辞;顺治十年九月,应召人都,授秘书院侍讲;顺...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在江南文化中,家族文化对戏曲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叶小纨《鸳鸯梦》的创作即为典型一例。叶小纨母系、父系及其家族文学群体,叶氏家族联姻及其文学创作活动等,从不同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6
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刊行到傅谨《中国戏剧史》问世,中国戏剧通史的百年建构经历了诸多转型:研究对象时限,呈逐渐延长趋势;研究内容,从侧重于文学与文辞、体制与声腔、剧...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明代公文制度体现在公文的撰写、传递、收办、封置等工作环节之中。对篇幅、用语、纸张、格式、用印等的发文规定,对封装、驿传等的递文规定,对票拟、批红、签收、面裁、覆奏...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清初杂剧创作主流是遗民创作的历史剧,最具代表性的是吴伟业的史剧《通天台》和《临春阁》。浓厚的悲凉气氛,比兴寄托的寓言方法,采信与改造相结合的史剧创作原则,及深受南曲...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1
朋党之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来已久 ,东汉、北宋、晚明尤为突出。明万历中 ,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同乡高攀龙以及武进人钱一本等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评论时政。不少朝臣遥...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中国古典史剧理论与现代中西方话剧史剧理论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不以艺术讨论为旨归,而中国古典史剧理论之所以会出现戏剧艺术论的本位缺失,从理论的构建角度看,主要缘...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4
明清之际,戏曲叙事出现了突出的类型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离魂-还魂-入梦-画中人/镜中入、误会-错认-冒名、信物-道具等三种模式.戏曲叙事类型化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戏...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关于文艺的民族性,毛泽东曾强调要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当然,强调民族性,并不意味、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现代化.问题是,中国的民族戏剧...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中国古典史剧作为古代戏剧艺术的内容之一,有其自身的元性艺术形态。这种戏剧艺术的元性形态,不仅表现在其发生、发展、创作、批评等诸多方面,而且在不同创作主体如文人、艺...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在中国古代史剧理论中,以伦理批评替代艺术批评成为一种常见的批评范式。这种伦理化的批评,表现在关于历史剧的创作动因、社会功能、价值取向的阐述方面。它的出现,主要由于当时......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书磊,,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06
平民作为审美主体,是中国古典戏剧创作的基本倾向。与西方戏剧和中国现代话剧不同,中国古典戏剧通过对从军与应试题材的发掘和运用,传达着观众和剧作家浓厚的平民意识。平民意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