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裴桂芹,姜节洪, 来源: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份:2006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作用,保证试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5年来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工作方法,讨论护士的作用。结果 药物临床试验取得了真实、有......
[期刊论文] 作者:韦巧美,姜节洪,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8
AXSYM/MEIA是美国Abbot公司在ELIS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定HBV标志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包被有抗体的微粒子与标本中的被检物质结合,然后置微粒于玻璃纤维柱上、洗去不被反应的成分,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抗......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东华, 于德敏, 金根娣, 姜节洪, 张欣欣,, 来源:检验医学 年份:2011
目的评估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聚合酶区YMDD变异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平行比对检测202份标...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敏,张东华,姜节洪,陈嘉,邓琳,张欣欣,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2013
目的 我们在121例血清HBsAg/抗-HBs双阳性HBV感染者中发现2例HBsAg编码区114-115位氨基酸插入突变,本研究分析了其中1种插入突变(NTT)对病毒生物学特性包括抗原性和复制能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发生插入突变的HBsAg的抗原性改变进行模拟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郁嘉伦,于德敏,姜节洪,张东华,黄素园,刘峰,张欣欣, 来源: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初步探讨HBV基因S区的准种特点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各3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且HBV基...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敏,张欣欣,张东华,宋建华,陆志檬,詹勤,姜节洪,陈新文,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国株及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株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将1.2倍HBV基因组(血清adr型、基因C型)连接至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I上,然后转化入DH...
[期刊论文] 作者:沈志祥,王振义,陈淑蓉,王鸿利,叶明,贾培敏,姜节洪,,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85
4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有41例(93%)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白蛋 G(PAIgG)明显高于正常(30.93±18.52ng/10~7PL),其均值为239.57±108.91ng/10~7PL。PAIgG 与...
[期刊论文] 作者:孔晓飞,张欣欣,杨之涛,许洁,黄玲,龚启明,金根娣,姜节洪,,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2007
人体感染HBV后,可自身清除病毒或持续性感染,在成人感染者中有5%~10%不能清除病毒,导致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其造成肝损伤的程度不一,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进程不一、药物治疗的反...
[会议论文] 作者:于德敏,张欣欣,张东华,陆志檬,詹勤,姜节洪,宋建华,陈新文, 来源:第五届全国肝脏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6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国株及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株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将1.2倍HBV基因组(血清adr型、基因C型)连接至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I上,然后转化入DH10Bac菌株中,在细菌内的辅助质粒辅助作用下与杆状病毒基因组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
[期刊论文] 作者:李稻,程新建,施蓉,杭勤,黄冬生,顾文莉,姜节洪,陶义训, 来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年份:200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链反应(PCR)液相杂交酶免疫检测的定性判断值设立和灰区范围的计算方法. 方法以HBV为目的靶DNA, 引物P15'端标记Bio,PCR扩增35个循环.扩...
[会议论文] 作者:于德敏[1]张欣欣[1]张东华[1]陆志檬[1]詹勤[1]姜节洪[1]宋建华[2]陈新文[2], 来源:第五届全国肝脏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6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国株及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株的重组杆状病毒. 方法 将1.2倍HBV基因组(血清adr型、基因C型)连接至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I上,然后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