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 来源:高等建筑教育 年份:199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清理了长期困扰我们党的“左”的思想影响,开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纪元。高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个时期以来,资产阶级自由...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 来源:辽宁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1982
以三次B样条作为插值函数,用变分原理求解工程中常用的规则区域连续体的样条有限元法,比通常有限元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少、程序简单等显著特点,受到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牛庠均,姚传玺,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基于新型势能率密度和余能率密度的数学形式,应用拉氏乘子法建立了蠕变流动理论的两种三类独立变量函数的广义变分原理。利用组合数学中的匹配观点和规一化方法,根据两种三类...
[期刊论文] 作者:牛庠均,姚传玺,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在势能率密度新型数学形式与采用分片构造待解函数的基础上,应用数学中的变分方法,及分片构造待解函数与变分原理之间的互补原则,建立了蠕变流动理论的离散分析的原理——有...
[期刊论文] 作者:牛庠均,姚传玺,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基于〔1〕中提出的余能广义变分原理与分片构造待解函数的基础上,应用数学中的变分法,以及分片构造待解函数与变分原理之间的互补性质,我们导出了建立离散方程的各种类型的数...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方漆军,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20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本文从国家颁布的规范入手,阐述了质量管理的要求、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指导工程质量管理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张代理,牛庠均,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我们基于条件变分问题的理论,建立了一种新型有限元力法,克服了应力函数予先满足静力条件的困难,并能同时给出问题的应力函数和位移函数值,为有限元力法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提...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张淑琴,刘秀婷,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本文是用 B 样条函数对各类平板网架进行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对交叉梁系的多种型式平板网架利用变分原理给出了挠度和内力计算的统一公式,并首次在微机上实现了运算。运算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堂,姚传玺,谭人杰, 来源:高等建筑教育 年份:1991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聚集的地方,蕴藏着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更好地开发高校的科技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
[期刊论文] 作者:牛庠均,姚传玺,康柯辛,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采用模糊数学中有关从属函数与数学中变分法的概念、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系列模糊因子加权变分原理。因而在数值求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修改模糊因子而达到改进数学模型的表...
[期刊论文] 作者:牛庠均,蒋友谅,姚传玺,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在新型热流势能密度和热流余能密度的基础上,采用拉氏乘子法及基于变分条件、变分约束条件和一般约束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建立了一系列新型耦合热弹性理论的广义作用量原理。...
[期刊论文] 作者:牛庠均,姚传玺,蒋友谅,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在新型热弹性势能与余能数学形式的基础上,利用拉氏乘子法建立了两种三类独立变量函数的广义变分原理,以及一系列新型二类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这些原理为解决定常温度场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史宝军,鹿晓阳,姜在先,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本文应用加权残值法的基本原理,从物理——几何关系的弱形式出发,直接离散单元应力场,给出了一种新的加权残值有限元列式方法——加权残值杂交/混合元列式方法。该方法不依赖...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阳,姚传玺,鹿晓力,史宝军,, 来源: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本文介绍的中频热推弯管工艺是现有各种弯管加工工艺中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它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在牛角型芯棒上连续推制成形的方法,具有制件质量高、成本低、省料、省时的...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阳,姚传玺,张代理,刘秀婷,席丰,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本文提出的八结点六面体 QMM6单元是采用“求逆犯规”方法修正了 Taylor 教授等提出的二维非协调元 QM6通过分片试验修正条件后,在文献[11...
[期刊论文] 作者:姚传玺,鹿晓阳,史宝军,陆湘军,施力,, 来源: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将QM_6单元推广到三维8-20节点等参元中,结合工程实际考核了一些算例,并对三维QM_6单元的动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文中算例表明:本文给出的三维可变节点QM...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阳,姚传玺,鹿晓力,史宝军,陆湘军,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本文提出的平面可变结点QMM6单元是采用“求逆犯规”方法,在文献基础上修正了R.L.Taylor和E.L.Wilson教授提出的平面QM6单元满足“分片检验”修正条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