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12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4
"请您"未必礼貌奚博先十多年前开始的文明礼貌运动中,产生了著名的"礼貌用语十一字"。把礼貌语言归纳为11个字,提纲挈领,对于推广普及礼貌用语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是如果以为只要用了这...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7
一部集大成的空前巨著——《东方文学史》评介奚博先季羡林教授任主编、刘安武教授任第一副主编的《东方文学史》,1995年12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王力先生的一篇佚文这是王力先生一九八四年八月在北京市语言学会召开的「纪念《新著国语文法》发表六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奚博先根据录音整理,本刊发表于此,再次表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1
《新闻出版报》载: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陈原、张志公,以及柴泽民、张寿康、吕必松、奚博先、张巨龄等同志提出,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加强国家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坚决贯彻执行...
[期刊论文] 作者:邓明以,,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2
去年岁末,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陈原、张志公,以及柴泽民、张寿康、吕必先、奚博先、张巨龄诸同志,在《新闻出版报》上呼吁对外宣传工作要加强国家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坚...
[期刊论文] 作者:洪成玉,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1995
语言不具有生产力特性洪成玉《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刊登了奚博先的《语言属于生产力范畴》的文章(以下简称“奚文”)。文章从语言和“吃饭”的关系谈起,提出了“语言具有生产力...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0
在今年召开的语文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现代语文教育的问题主要有:在语文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上不断摇摆,影响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总...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八仙过海bayanguoai百花齐放baiwajifang柏树林bai[∫]ulinbai[∫]lin苍蝇拍子cangngpaizi超新星chaoyinying朝鲜族chaoyanzu反正是fan[∫]en[∫]fan-[∫]告诉gao[∫]gao-根据genyu老师lao[∫]屁股pihubihupiwu认得rente三个五个sawue吓唬人xiawuren先生xian[∫]ngxian-小西天xieyidian*中央交响乐团zhoangjieangyuetuan**本文一般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记音......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9
一张志公先生晚年非常重视词汇,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是词汇。关于汉语词汇量,他曾经跟我说过: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汉语构词非常灵便,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我认为,这个说法抓住了汉语......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87
由北京市语言学会、北京语言学院联合召开的两市一省第三次语言理论讨论会,1987年10月12~16日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北京、上海、广东的十几所高等院校和在京的有关研究机...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4
适当运用文言,是表达中的求简一法,也是史学语体所许可的.因为从事历史研究的人经常接触文言,耳濡目染,所以多有运用文言的好例.但如果史学工作者一味偏爱文言,而又不认真学...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3
江西某军事学院的一位湖南籍教官到医务室看病。刚分来的河南籍护士问:“哪个单位的?”教官回答:“li fa 室的。”护士一听,大为惊讶,看着他的干部制服说:“你们理发室一共才...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3
《中国妇女》1992年第8期上,刊出了陶翃婷写的《任寰的路》。这篇特写介绍了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任寰。臧克家、张锲介绍她加入作协时,她才17岁,在北京八中上学。这位年...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份:2009
作者对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名言进行了质疑,从我国译介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84
前几年,有几个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初三学生协助我整理图书。我要求他们按音序把图书排列起来。不料他们竟问成一片:“什么叫音序呀?”“按音序怎么排呀?”我把汉语拼音字...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2
《北京晚报》2002年3月11日有一篇周家望采写的两会报道。题目叫做《小小汉语拼音,引起委员关注》。我看了很有感触。这里谨摘录两小段。...
[期刊论文] 作者:奚博先,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4
【正】 本文要谈的“A的A,B的B”,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爸爸的爸爸,爷爷的爷爷”这类定心结构。“A 的 A,B 的 B”这样的并列结构,可以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