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2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夏杏明,刘万里,,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2008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论文] 作者:夏杏明,刘绍银, 来源:长江蔬菜 年份:2004
为进一步了解优质油菜的摘薹性能,掌握优质油菜摘薹后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其关键栽培技术,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新洲区、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2-2003年安排了优质...
[期刊论文] 作者:夏杏明,唐桂英,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1
近期我国的花生育种目标可归纳为抗病优质、高产和早熟,而其中高产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遗传关系。植株的光合作...
[期刊论文] 作者:左从山,万元香,夏杏明, 来源:长江蔬菜 年份:2009
介绍了武汉市马铃薯种植的现状,分析了武汉市发展马铃薯的前景,制订了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发展马铃薯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玉莹,王春华,夏杏明,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5
近几年来,随着抗病育种的大力开展,对病害抗性的遗传研究也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在抗性遗传研究中应用了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并认为水平抗性的遗传一般是多基因控制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银,夏杏明,左丛山,万元香,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7
从武汉水稻生产的概况阐述了武汉市在湖北省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武汉市优质稻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了武汉市发展优质稻产业化的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杨望荣,郭国升,夏杏明,游兴祥,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唐桂英,夏杏明,王玉莹,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9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优良品种是发展花生生产的基础。在花生的品种改良研究中,高产始终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因为其他目标如早熟性、抗逆性,优质等都只有在一定产量水...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玉莹,唐桂英,夏杏明,廖伯寿,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7
本文分析了10个花生品种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认为: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且不同性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性状遗传力...
[期刊论文] 作者:汪坤乾,张凯,苏斌,夏杏明,汤少云, 来源:长江蔬菜 年份:2014
从化肥施用、农药使用、农膜使用现状3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为害性,分析了武汉市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应用化......
[期刊论文] 作者:唐桂英,王玉莹,瘳伯寿,李栋,夏杏明,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5
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全国区试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旱地亩产250公斤左右,水田覆膜320公斤以上,最高达461公斤,经稳产性测定,回归系数(b)接近1.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蛋白质......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王玉莹,李栋,唐桂英,夏杏明,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3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对花生叶片形状的遗传属性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窄叶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F_2代窄叶与宽叶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遗传(3:1)的分离比例。在不含典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玉莹,唐桂英,夏杏明,廖伯寿,李拣,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0
中花2号系以改良系谱法从“鄂花4号×台山三粒肉”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高抗青枯病,增产作用显著,高蛋白质含量,早熟,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本文报道了中花2号的选育过程和方...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王玉莹,唐桂英,夏杏明,王春华,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8
1985-1987年期间进行了花生锈病抗性遗传研究,设计为4×4双列双杂交,通过数量性状分析,从F_1F_2和B_1C_1中观察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抗性属数量隐性遗传.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
[期刊论文] 作者:夏杏明,唐桂英,李栋,廖伯寿,王玉莹,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1
近期我国的花生育种目标可归纳为抗病优质、高产和早熟,而其中高产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遗传关系。植株的光合作用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银, 朱伯华, 李娅玲, 刘万里, 夏杏明, 唐霖, 汤,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1
在分析武汉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出发,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武汉食用菌产业的建议:统一规划,科学发展,科技创......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银, 朱伯华, 李娅玲, 刘万里, 夏杏明, 唐霖, 汤少云,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