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唐黎洲,,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2006
《工匠的智慧——剑川沙溪传统民居营造中大木匠意研究初步》一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云南地方建筑技艺体系研究”的子课题,本文完全建立在大量的实地调......
[期刊论文] 作者:唐黎洲, 杨大禹,,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住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傣化"现象,但仍然有显著区别于傣族民居的特征,即整个民居的主体空间是一种二元对称结构,有两个火塘,两把楼梯分置两侧,男女分...
[期刊论文] 作者:唐黎洲, 李浈,, 来源:建筑遗产 年份:2019
文章以福建元坑真神堂这座乡村教堂为个案,讨论了单塔哥特式教堂的原型及其在近代中国本土教堂营造中的广泛适应性,并指出这一样式是福建近代以来在资源条件限制下建造教堂建...
[会议论文] 作者:高蕾,唐黎洲, 来源:2008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通过对商业开发模式下历史建筑保护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探究,指出历史建筑保护与商业性开发的前提以及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
[会议论文] 作者:唐黎洲,周伟, 来源:全国“乡土建筑的评估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暨2009建筑史年会 年份:2009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方案设计,主要讨论了乡土建筑营造中的“原型”观念,及其以此为启发的当代乡土民居“模块化”设计。...
[会议论文] 作者:唐黎洲,李浈, 来源:第二十三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年份:2018
以福柯为代表的谱系学历史研究法及其理论是当代最为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他对“异”的寻求、对“边缘”的重视、对“永恒”的质疑、对“宏大叙事”的批判、对“偶然性”的肯定,对“多元化”的赞扬等观察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
[会议论文] 作者:周琦,唐黎洲, 来源: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14
沧源翁丁大寨是中国现存保护最完好的佤族原始部落,对研究佤族干栏式建筑的演变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测绘当地干栏式民居和走访工匠等方法,研究翁丁佤族干栏式建筑构架体系演变过程,得出了佤族干栏式建筑在傣、汉、白族等文化影响下已发生改变的结论,并引发了对......
[期刊论文] 作者:唐黎洲,余穆谛,, 来源:建筑学报 年份:2017
以翁丁佤族茅草屋1980—2015年间的变迁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从前期的自我完善与更新,以及由新材料石棉瓦带来的革命,到成为景区后“保护性发展”的变迁过程,探讨其演变背后的动...
[会议论文] 作者:唐黎洲,何俊萍, 来源:2005年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 年份:2005
  主要关注乡土建筑营造中的“原型”观念,关注乡土匠师在“原型”观念影响下的民间营造活动,即探讨乡土建筑营造中“原型”观念是如何确定的,它是如何分解、转化及其再现为建......
[期刊论文] 作者:高蕾,唐黎洲,王冬,, 来源:城市建筑 年份:2009
在对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相关背景的详细解读基础上,提出在传统城市复兴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历史建筑保护的价值判断,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的关键点以及历史建筑......
[期刊论文] 作者:唐黎洲,杨大禹,MAO Zhi-rui,,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住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傣化”现象,但仍然有显著区别于傣族民居的特征,即整个民居的主体空间是一种二元对称结构,有两个火塘,两把楼梯分置两侧,男女...
[期刊论文] 作者:唐黎洲, 高蕾, 金浩萍,, 来源:有色金属设计 年份:2010
在对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价值、现状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期刊论文] 作者:周琦,唐黎洲,孙婧妍,, 来源:遗产与保护研究 年份:2017
通过对沧源翁丁佤族干栏式建筑的调研,发现在其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演变逻辑是由大柱体系向整体榀架的构件标准化体系发展。对其自发的演变逻辑的研究,在新时期对翁...
[会议论文] 作者:陈丽珍,周伟,唐黎洲, 来源: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年份:2008
云南少数民族多聚居在高原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其住屋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居住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本文从民居现状出发,提取传统乡土民居中先进的建造技术和生态建筑经验,探索了针对特定地域传统民居的更新思路。并通过几个实施工程实例,综合介绍如何运用地域适......
[会议论文] 作者:蔡福焱,唐黎洲,余穆谛, 来源: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14
建筑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必然有其身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干栏式建筑在佤族建筑中任然保持着其统领的地位,这与其所代表的深厚意蕴是不可分开的,它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佤族人民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与历史沿革,从这一层面上讲,干栏式建筑成为了佤族最具代表性的物象。因而,新......
[会议论文] 作者:陈丽珍[1]周伟[1]唐黎洲[2], 来源: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年份:2008
云南少数民族多聚居在高原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其住屋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居住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本文从民居现状出发,提取传统乡土民居中先进的建造技术和生态建筑经验,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