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显 舟,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5
“我是唐朴林啊”,电话那头传来唐朴林洪亮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就像战斗故事片中我方首长打电话时的声音。我与唐朴林未见面先通电话有好几年,只知道他在天津音乐学院工作,每每寄来稿件,必打电话追问下文。  ...唐朴林声若洪钟,我猜想他是学声乐的;他的稿件总是在探讨学术问题,我猜想他是音乐学系的。等我与他见了面,才知道猜想都是错误的。  ...今年71岁的唐朴林是一位和蔼的老人,典型的北方胖老头;高个子蒜头鼻,长得像菩...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年份:2006
唐朴林(1934年-),河北省唐山人。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1947年(13岁)参加革命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经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曾立集体三等功一...
[期刊论文] 作者:津音,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2008
2008年5月30日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为庆祝唐朴林教授从艺60年而举办的“唐朴林甲子伎中华音乐会——和之乐”音乐会。...
[期刊论文] 作者:樊祖荫,,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8
唐朴林是集创作、教学与研究于一身的民族音乐家,他创作了近三百首(部)音乐作品,出版了七本学术专著,培养了一批作曲家,成绩斐然。他新近所出版的音乐文集《民:音乐之本》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欣,,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8
唐朴林教授以多年来的教学和创作经验为基础编撰的《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一书,选取谱例广泛,推崇小型多样的组合,强调多民族一家的中华音乐气派,重视打击乐器的运用,是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全,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94
《音乐学习与研究》89年4期、刊登了唐朴林撰写的《关于民乐的杂谈》。谈后很受启发。现就其主要论点评述于下: 一、民乐的基本属性与命运 该文在谈到什么是民乐时说:“...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丹,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5
2005年6月16日,"唐朴林古稀民族音乐会"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众多音乐学者聚首天音,专家们畅所欲言,对唐朴林先生在创作、教学及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广庆,,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3
唐朴林教授六十多年从事民族音乐的学习、研究、创作和教学工作,始终不渝,不改初衷。在长期的教学、创作实践中,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于1974年便完成了《民族乐队配器...
[期刊论文] 作者:赵玉卿,,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8
唐朴林新著《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2006年4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写作》),是一部专门讲述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的技能、技巧的著作,是作者在以前所编写讲义《...
[期刊论文] 作者:冯光钰,,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8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唐朴林教授,从艺60年来成绩斐然,享誉乐坛,他在从事音乐作品创作的同时,又把视野投向广阔的音乐学领域,致力于理论学术研究,是音乐界的多面手。本文从评析...
[期刊论文] 作者:唐朴林,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97
情真·味醇·好听———维吾尔剧《古兰木罕》观后感唐朴林1997年1月20日,首都北京的气温是全年的最低点,但在首都剧场里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交谈着,人们企盼着...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人民音乐(评论版)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李凤云,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蔡莉,朱晓婷,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年份:2008
2008年5月30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唐朴林先生作品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行。这场以“和”为主题的音乐会汇聚唐教授几十年音乐创作经典作品,得到音乐界人士高......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欣,,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8
用这八个字为文章的标题,前四个字是说他的音乐中所具有的那么一种境界;后四个字是说其人老了,退休了,音乐创作和文字笔耕的热情不但不减,反倒是一发而不可收,竟可谓高产...
[学位论文] 作者:鞠文丽,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冯光钰,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8
开卷有益    唐朴林教授的民族音乐论文集《民·音乐之本》已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册,是唐朴林教授多年来从事音乐研究、论述和评论的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朴 林,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2008
唐朴林著录的《中国乐器组合录》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唐朴林教授历时10年钩沉古籍,遍访洞窟,上通古训,下谐时俗,锲而不舍完成的一部资料性工具书。...
[学位论文] 作者:王逸群,,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2015
咏剧诗是戏剧与诗歌交叉的艺术作品,唐朴林在《历代八音荟萃》中指出:“琴棋书画,斯文一体,凡呕歌必有诗文。”咏剧诗出现较早,数量甚众,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是研究诗歌、戏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200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