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秀丽 唐彰新,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年份:20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背景;可行性  作者简介:胡秀丽(1974-),女,广西全州人,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理;唐彰新(1975-),男,广西全州人,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系,...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2012
生命道德教育就是如何对待人之生命的道德教育及道德教育如何满足人之生命需要的教育。当前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就在于高校道德教育没有根本上从"人"出发,没......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2011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教师地位的发展轨迹,即教师地位总体是由崇高变成低微,又由低微变成崇高的演变过程,力求对教师地位的发展变化有较全面的认识,意识到当今教师崇高社会地位的...
[学位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5
21 世纪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新时代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特...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成人教育 年份:2004
互联网在高校的广泛运用,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高...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7
理想信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充满信任感的精神状态的表现。理想信念的坚定来源于对政治的清醒认识和理论的完善成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学位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与中小学通过协同办学来促进各自办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这在理论上引发了持续性关注,在实践上又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在我国,高校与中小学合作...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具有社会性、动态性特点,是在理论研究、理论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的有效反映。哲学基础的反思要具有前瞻...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04
一、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诚信思想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范畴,也是我国传统伦理中最具影响力的道德规范之一."诚"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作人的基本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6
"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的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根本性的作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升又是教师成长...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6
21世纪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内容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04
本文论述7提倡教师专业化的意义,探讨我国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消费导刊 年份:2007
当前高校德育“失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德育方法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新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将对增强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2006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探讨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变化的原因,无疑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集团经济研究 年份:2007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追求企业利润转向追求事业效益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应运而生的,它在提高员工动机水平、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流通、构建组织文化、实现人......
[会议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2017
协同办学被誉为"教育是合作的艺术"和"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构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形成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共生、共存、共赢的新格局.而要构建协同办学的新机制,实现协同办学的价值,就要系统、全面地分析高校......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杨坚,,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14
道德社会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取决于学生在日常事件上的磨练。而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检讨书就是当事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日常事件。那么,检讨书在何种意义上是具有“道德性......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 杨坚,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年份:2014
道德社会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取决于学生在日常事件上的磨练。而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检讨书就是当事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日常事件。那么,检讨书在何种意义上是具有“道德性”,即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又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去道德性”,即助长学生虚伪、败坏其诚......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胡秀丽,,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 年份:2010
幽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幽默还可以融合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修辞法、导入情境法...
[期刊论文] 作者:唐彰新,罗红艳,,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07
潜在课程思想早在20世纪初杜威(J.Dewey)和克伯屈(W.Kilpatrick)的著作中已经出现,但遗憾的是没有引起人们真正关注。早期进步主义教育家代表杜威提出了与“潜在课程”类似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