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生物学教学 年份:1980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直观性强、实验实习多,就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初一的学生是不会不喜欢的。只要教师教得生动,吸引住学生看和听,让学生觉得有趣,就不难上好生物课了。所...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89
自Callahan(1958)首先用系列形态观察研究棉铃虫精包形成后,这一方法即为众多学者采用,成为研究昆虫情包形成的经典方法。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深感此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科学 年份:1987
昆虫雌雄异体,除少数种类能行无性生殖外,绝大多数种类须经雌雄交配,由雄虫授精给雌虫后,雌虫体内的卵才能受精,产出体外,再发育成新的个体。其中有很多科、目昆虫的授...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1980
昆虫中很多种类都有释放一定化学物质的腺体,而异性个体对这种化学物质常有特殊的感应,会定向追踪释放此化学物质的昆虫。这种昆虫分泌出来专门与异性个体通讯联系的化...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1
随着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工作的进展,要求对昆虫的交配习性有更多的了解。 离体交配囊交配直视法,是直接观看麦蛾交配中精包形成、输送和交配囊相应变化的全过程。 1977年,...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1986
电化教育在上海已创导多年.七十年代,由于初步解决了电教器材生产供应,电影、录象、电子计算机进入学校教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电教馆、站专门机构,电教工作的进展很大....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2002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了雄性麦蛾同性交尾行为和形成精包的过程,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所需的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5
1988-1993年作者在上海市松江县苗圃用性引诱剂诱捕葡萄透翅蛾,苗圃葡萄种植面积约2.8ha,设置粘胶诱捕器53-55只,每只用一含E3,Z13-18:OH300-500μg的硅橡胶塞作诱芯,6年依次诱杀雄蛾457、579、551、541、881和768头。试验期间,用雌蛾缚翅拴放......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1
葡萄透翅蛾足1年发生1代,一生只交配1次。其羽化、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生理活动都在白昼进行。初孵幼虫在孵化后2小时左右蛀入葡萄嫩茎,此后在茎内生长、越冬、化蛹直至...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报道用活体解剖实验、连续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麦蛾(Sitorrogacerealella)阳茎所排气体的来源、排放途径和排气原因与所起作用的结果,证实阳茎排出的气泡...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蚕业科学 年份:1992
应用活体实验方法,真接观察家蚕蛾交配中精包形成与释放的动态过程。交配全过程可分为交配前期(交配准备期)、交配初期(精包颈形成期)、交配中期(精包体形成期)、交配后期(精...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8
三唑磷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磷触杀、胃毒杀虫剂。葡萄透翅蛾幼虫接触或取食10mg/L药液处理的葡萄茎叶就可致死;100mg/L以上药液对葡萄新梢枝有较强内渗作用,能渗入梢内组织毒杀施药前10余天至......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4
求偶行为是麦蛾的本能,主要由自身生理状态决定,雌蛾全是自发行为,雄蛾多是对异性信息刺激的反应。两性求偶行为都有固定发生程序,有明显的阶段性。本文按其阶段程序特点把两性求......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苏轼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纵横独绝的天才,对各种典故信手拈来,驱驰自如。这样就使得他的咏史诗带上了“双重灯影”的特色,即一诗可评两人两事,或数人数事却主次不乱,于层层嵌...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生物学教学 年份:1982
我们自制的76型、79型显微幻灯机及显微投影仪,能将显微玻片标本放大、投影于屏幕上,观察标本的显微图象。试用于我校各个年级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本文着重...
[会议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3
1988年前,为调查葡萄透翅蛾对葡萄的危害情况,从受害葡萄枝蔓中曾剥查到形态与透翅蛾不同的钻蛀性幼虫。 1989年6月,在检查葡萄透翅蛾化蛹率和羽化率时发现有一个形态与透翅...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祖琳,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4
由于性信息素应用试验工作的需要,近几年国内外创造了剪翅法(Snow等,1976)、缚翅法(Kawasaki等,1976)、开放式测定法(李文谷等,1981)、交配盘法(Hendricks,1982)、粘挂雌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