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萍,樊晓红,周爱保,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年份:1997
计算机统计软件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刘萍樊晓红周爱保(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兰州·730070)近十几年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计算机为心理、教育的研究提供了高度灵敏、精确快...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杨治良,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95
关于内隐记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周爱保,杨治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0引言内隐记忆研究是本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结果,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学位论文] 作者:陈丽丽,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0
分类号密级UDC编号10736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认知偏向训练对女性负面身体自我的干预研究生姓名:陈丽丽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周爱保教授实践指...
[学位论文] 作者:祖力皮努尔·艾力, 来源:西南大学 年份:2016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是指与自我相联系的记忆材料加工成绩显著优于其他条件的现象(周爱保,2010)。近几年以来,在多元文化与情境的交互作用的视角下,...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2000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自然判断和社会判断条件下社会印象受意识控制情况的不同特点。实验—采用 2× 2× 2× 2的混合设计 ,给被试提供不同声望、不同性别的人名 (组内设...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心理学探新 年份:2013
人类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面临着认识人、物和事的任务。面对现实世界,人们如何开展思考?身处社会环境,人们如何开始知觉、如何形成印象、如何进行判断和决定?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1996
讨论了词语使用过程中视觉使用频率和听觉使用频率的区分。通过两个实验对听觉使用频率进行了探讨。实验一通过量表评定法得到了两组视觉使用频率相同,但听觉使用频率不同的双......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年份:201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颁布)序言中规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1998
通过选择不同年代的大学生被试(文革大学生和当代大学生各20名)以及不同年代的流行词材料(文革流行词和当代流行词各40个双字词)对“经验”变量进行了实验操作;同时,采用“意识过滤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从内隐社会认知的加工阶段、加工对象,以及信息加工过程三个维度出发,建构了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99
为了考察信息的性质对社会印象的影响,通过语义差异法建构了具有六个维度的社会印象量表;采用2×2×8的混合设计,给被试提供自然信息和七类不同性质的社会信息(组内设计)、考察了评价人与被评价人性别特征(组间设计)在社会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还测量了被试的外显性别......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明,周爱保,, 来源:心理研究 年份:2009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了在选择性决策任务中,信息的三种注意水平(集中注意、分散注意和无注意)对人类使用启发法进行社会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注意水平影响启发法社......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明,周爱保,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4
自我与人格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整理并阐述自我意识的内涵、健康人格的界定等方面的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的关系 ,认为自我意识的统一状态是健...
[会议论文] 作者:李琼,周爱保, 来源: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1
  采用新的研究范式,在先天认同(与被试来自同一地区)和后天认同(实验临时分组,与被试来自不同地区)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探讨社会认同和群体参照的关系,并操纵两个群体(少数群体......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 夏瑞雪,,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参照效应对解释民族认同和群际互动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采用群体参照效应范式,以汉、回、藏、蒙和维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被试自己的民族为内群体...
[期刊论文] 作者:魏萍,周爱保,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引入了管理领域,从80年代末开始,随着Rousseau从个体层面对其加以界定开始,管理领域中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旨在...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何立国,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章阐述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在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倾向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认知心理影响机制和应激性心理影响机制,并从突发事件...
[期刊论文] 作者:蒋强, 周爱保,, 来源:求索 年份:2010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内容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无不...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赵鑫,, 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年份:2009
过度自信是个体高估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过高估计和过高定位作为过度自信的两种主要类型被认为是个体在评价其绝对能力和相对能力时的表现。一般认为信息加工的偏...
[期刊论文] 作者:周爱保,王志丹,,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2011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但是,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随着fMRI,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