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4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自然杂志 年份:1989
有关这一问题,周忠清同志的《超微粒子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有较客观的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黄志明,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1994
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开发应用周忠清(上海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200540)黄志明(上海中联科技应用部,200042)世界卫生组织将稳定性二氧化氯列为IA级高效安全消毒剂,它是国际上公认的性能优良、效果很好...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河北化工 年份:1984
前言二氧化碳化学是化学领域内的一个新分支。它是随着有机化学工业原料结构变革,逐渐发展而形成的。1922年,德国法本公司(I.G.)首先在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为...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1996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固体杀菌剂和抗菌剂的基本原理、分类方法、优良特性、应用实例以及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1995
本文主要介绍了消毒洗涤剂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实例以及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化学世界 年份:1991
生物乙烯(Bio-ethylene)是指以生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纤维素等)经催化(酸性介质、酶催化作用)水解得到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再将糖类发酵生成乙醇(亦称发酵液,合有10~20%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化学世界 年份:1984
近年来,微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用途越来越广泛。日本山本米雄和吉川研一使用NEC的PC-9801或PC-8801型微电子计算机,采用Basic语言编制的程序,开...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精细石油化工 年份:1994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催化还原成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及基本反应原理和应用,并对这方面的开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上海化工 年份:199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化学的新进展,开发研究动向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本文介绍并综述了膜催化技术的原理、特性、分类方法,应用实例。开发研究动向及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1994
综述了膜催化技术的原理,特性,分类方法,应用实例及开发研究动向。...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84
【正】 知识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产生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交叉和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如何将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怎样使人的创造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河北化工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塑料科技 年份:1982
自从三十年代,德国化学家齐格勒(Ziegler)首先合成高密度聚乙烯以来,聚乙烯塑料已与各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它广泛地用于工农业生产部门和国防、科研等许多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份:1983
本文在论述二氧化碳作为潜在的碳资源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成熟的化工生产方法;着重探讨了正在开发研究的新工艺路线,为二氧化碳的化工开发与利用展现出了...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1995
以醋酸乙烯和共聚改性单体为原料,对制备醋酸乙烯共聚体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当反应温度为70~72℃、反应时间为2h时,共聚物的收率约为95%,粘度为3000~5000mPa·s,固含量为40%左右,pH值为4~5.其性能优于市售白胶。......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吉林石油化工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吉林石油化工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山西化工 年份:1992
本文介绍了在光激发的n型半导体ZnO光电极上,通过光电化反应,由苯一步合成苯酚的研究工作。首先,采用ZnO粉末悬浮在水中,通过光催化反应,观察由苯一步合成苯酚的情况,当氧气...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忠清,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2001
21世纪是振兴科技、教育的时代,人才竞争激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化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与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