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4
甲烷细菌与沼气发酵周大石(辽宁大学生物系沈阳110036)在自然界中的湖泊、池塘、河流、沼泽地,常常看到有许多气泡从底部淤泥中冒出水面,如果把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可以点燃,这种气体称沼气...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夏澜,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李金彪,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王莹,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1996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制药厂生化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降解苯胺能力的菌株--AN12,鉴定为假单胞杆菌属,最适降解苯胺条件为:温度为30℃,pH值为7.0,降解时间30h,在此条件下培养液中苯胺浓度为99mg/L,苯胺......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本文对南运河水质和微生物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南运河水质已受到严重的污染、细菌数量达到1.7×10^6 ̄8.0×10^8个/ml,CODcr、BOD5、挥发酚、NH3-N、氰化物的浓度均超出地面水质标准十几倍乃......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 来源: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1994
本文研究了沈阳市不同环境位置大气微生物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市区大气中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郊区,市区中繁华的商业区、交通路口也明显多于学校、工厂和居民小区.霉菌郊区多于......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邢克孝,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 来源:环境科技(辽宁)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李金彪,夏兰, 来源: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1991
本文采用生物吸附再生曝气法处理SMZ、TMP和PNCT混合制药废水,用28升小型曝气装置,活性污泥经培养驯化后,连续稳定运行半年多时间.进水CODcr1200-1700mg/l,BOD5250-800mg/l,H...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莫韻玑,张文新,马冬兰,,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油田注水井地层堵塞原因很复杂,和注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有关.杀菌增注试验处理后,井底水杀菌率达100%;H2S 和油类全部去除.杀菌后连续注水一个月,地层水中各种菌数量仍比杀...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田永静,阎晓东, 来源:卫生研究 年份:1994
通过驯化、选择性培养,从制药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降解硝基苯的细菌,经鉴定为短杆菌属。该菌对硝基苯具有较高的忍耐能力,在含硝基苯5000μg/g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其最适......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王威,李茹,袁俊斌,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本文对南运河水质和微生物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南运河水质已受到严重的污染、细菌数量达到1.7×10 ̄6~8.0×10 ̄8个/ml,COD_(cr)、BOD_5、挥发酚、NH_3-N、氰化物的浓度均超出地面水质标准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期刊论文] 作者:周大石,马汐平,李力铭,李东兴,陈玉海,吴泓, 来源: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1992
从大伙房水库区水面取4个断面6个取样点,3条河入库口3个取样点和出库水2个样点、共分出99株细菌,属于7个科11个属;分出放线菌13株;属于二个属;分出霉菌17株;属三个属;分出酵...
[期刊论文] 作者:陈玉, 刘峰, 王建晨, 佟健萍, 周大石, 马汐平,,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1994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VC、SD和葡萄糖生产废水。反应器容积100L,发酵温度-24℃,进水CODcr3000-5000ml/L,有机负荷3-6kgCOD/(m^3.d),HRT为18-24h,产气率达到0.3m^3/kgCOD,甲烷含量70%,CODcr去除率达到90%,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为厌氧处理较低深度的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晨,佟健萍,李英君,王卓,陈玉,周大石,马汐平, 来源: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1993
本文厌氧消化处理制药废水,在不同消化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厌氧微生物类群和种群数量的测定.消化温度39℃,各种群菌量最多.消化温度24℃,各种群菌量最少.消化温度33℃和35℃,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