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西北民族论丛 年份:2007
一匈奴是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大漠南北的一个民族,最早根据地在今内蒙古的阴山一带,当时匈奴部落首领冒顿征服蒙古草原周围各部,建立匈奴政权,以后与中原地区的秦、汉等政...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铁弗匈奴是南匈奴去卑一支之后裔,因故逃归塞外之后,与迁居匈奴故地的鲜卑混居杂处而形成的一个新族体。其族称"铁弗"始于刘虎,源于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史书中有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行政机关公文中行文时机涉及到公文的运作是否有效。本文针对现行公文运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理解进行分析,以报告文种为范例规范对行文时机的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16
由于儒士与道教的排斥及政府禁止汉人信佛的法律限制,佛教自汉代传入至西晋时期,信仰者大多为"羌胡",佛教在一定程度及范围内,成为民族边界标识的工具。十六国北朝时期,政权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大义觉迷录》是一反清案件的产物,是雍正针对曾静的指责所做的辩解.但其中也反映了雍正的民族思想:他继承了我国传统儒家民族思想中以"文明""礼仪"辩夷夏的先进的因素,并进...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人体上黥刻花纹或文字的风俗 ,其中以唐代风气最盛。这种风俗受多种文化和习俗影响 ,渐渐形成。比如西周时期的黥刑 ,当时在罪犯的脸上先刺上字 ,然后再涂...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五胡"一词缘起于苻坚"五胡次序,无汝羌名"。"五胡次序"是指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有广泛影响且流传甚广的一种谶纬,其含义是"胡人的五行次序"或"五行中的胡人次序",主要内容是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赐姓和改姓。赐姓主要有赐国姓和民姓两种 ,而改姓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论是赐姓还是改姓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10
本文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如何改革应用文写作课程,以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情报杂志 年份:1999
通过对陕西省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在互借情况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1
清代陕西社仓仓谷最主要的来源是用部分耗羡银采买,因此其设立之初规模就比较大,分布也非常广,但由于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分布并不均衡,而且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社仓发展、衰......
[学位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5
夏国是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南迁匈奴的一支——铁弗匈奴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强盛时期所领有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陕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内蒙古中部一带。自407年建立...
[会议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5
中古时期,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独孤氏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家族。它兴起于西晋时期的代北,后来与拓跋氏关系紧密,至北魏神元帝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5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统万城地处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上,北上可以进入蒙古草原,往东即是当时北方的一个政治中心平城,往西、南可以进入河西走廊,南下可以到达长安,因此,无论是南来...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十六国时期吐谷浑在青海地区建立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偏居一隅,并与当时内地政权对峙,但它一直非常明确地认同“中国”,无论是在政权首领名号的选择使用上、历代国主的日常言语中,还......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铁弗匈奴是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支与迁至匈奴故地的鲜卑混血而成的一个新的种族,是代北地区一支比较强大的势力,与拓跋鲜卑争战多次失利后,被迫迁居朔方地区,此地区便成为铁弗匈奴......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十六国时期,“岭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许多历史事件都与此有关,但是,对于“岭北”地名的解释,学者说法不一。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108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条注中云:“岭北谓九峻岭北”;马长寿先生在其民族史名著《碑铭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落》一书中,根据胡......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铁弗匈奴是十六国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新种族,曾在朔方地区建立"夏"政权。此种族之先祖自刘猛时改姓汉朝宗室的"刘"姓;刘虎时始以"胡父鲜卑母"之意的"铁弗"为号;至勃勃时建立政权,因史书记载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而以"夏"为国号,后在筑都统万的同时将汉朝宗室之"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