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张静,, 来源:新型建筑材料 年份:2013
混凝土保温夹芯墙板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墙体材料形式被推广与应用,但此类墙板存在着施工工艺繁琐、结构复杂、保温性能不够理想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保温夹芯......
[期刊论文] 作者:罗洁,吴方伯,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1
大量试验表明,受弯时弯矩——曲率(M-φ)曲线大致由三段直线组成(不包括下降段)。根据试验结果,可绘出弯矩一曲(M-φ)的典型曲线(见图1)。图中c、y两点分别相当于裂缝出现和钢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陈大川,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0
1.概况 南天集团公司综合楼原为7层框架结构房屋,开间尺寸为3600mm,三跨,其跨度分别为5700、2200、5100mm,柱截面尺寸b×h=300×500mm,房屋总高度23.5mm,梁截面...
[期刊论文] 作者:罗洁,吴方伯,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1
大量试验表明,受弯时弯矩——曲率(M-φ)曲线大致由三段直线组成(不包括下降段)。根据试验结果,可绘出弯矩一曲(M-φ)的典型曲线(见图1)。图中c、y两点分别相当于裂缝出...
[期刊论文] 作者:周鲲鹏,吴方伯,,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分析了当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工作特性,根据弹性薄板原理,按正变异性板推导出了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矩形板的弯距分配公式,最后运用......
[期刊论文] 作者:郭纯,吴方伯,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叠合柱结构,即先预制好空心的混凝土拼装块,然后在施工现场将拼装块拼成空心的筒体,最后在空心筒体中浇筑混凝土而形成一种施工简便、节省材料、整体...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张骏,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9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软件HBOPTCAD的开发研究和系统结构,该程序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软件在结构模型输入,计算约束条件输入和计算结果检查方面都十分方便,并将结构优化......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莫涛,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1999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功能、综合用途发展。在同一竖直线上,顶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不同大小...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赖湘涛,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根据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对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尺寸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合理实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程昌熟,吴方伯,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由计算机模拟分析外包高强混凝土加固柱随着二次受力后新旧混凝土的应变增加而破坏的整个过程,通过分析可知,当加固柱达到极限承载力时,老混凝土处于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袁来帮, 来源:建筑技术开发 年份:2006
通过24根预应力混凝土芯棒构件及对比构件的轴拉试验研究及分析,重点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芯棒在控制裂缝中的作用,试验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芯棒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用统计分析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董武忠,吴方伯,, 来源:岩土工程界 年份:2006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检测了洞庭湖区两座在建大桥基桩的竖向承载力,并对试桩的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表明:该地区典型土层的极限侧阻力较大,而规范推荐值和地质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肖水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简要论述了时变可靠度的计算方法,选用其中的直接积分法,在一些合理假定基础上得出了时变可靠度计算的实用公式.利用该公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一无设计依据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
[期刊论文] 作者:曾垂军,吴方伯,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为了解倒T形预应力预制构件叠合梁的受弯性能及破坏特征,设计制作了2根叠合梁和1根整浇对比梁,分别进行静载试验,观测叠合梁和整浇梁的正截面开裂荷载、承载力极限荷载、挠度...
[会议论文] 作者:吴方伯,程昌熟, 来源:第六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年份:2002
分析了外包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加固柱的承载力,推导了其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与规范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孙圣杰,吴方伯,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4
如何方便快捷地对地下室外墙非荷载作用进行抗裂计算是本文的研究课题。本文把墙体变形分为两部分--自由变形部分和被约束变形部分,分别分析各部分钢筋、混凝土的应变,然后将...
[学位论文] 作者:钱帆,,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2020
基于此背景下,吴方伯等人提出PK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底板,其肋部预留孔洞增加预制底板与现浇混凝土的接触,使PK叠合楼板共同受力,但在生产的过程中PK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底板肋部支模复杂。因此...
[学位论文] 作者:金轶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2023
在我国,吴方伯、周绪红等提出了一种名为“PK板”的混凝...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光明,黄海林,吴方伯,,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1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装配式的预制砖混结构房屋倒塌,伤亡惨重,灾后恢复重建中,预制板装配式楼盖抗震性能差,现浇楼盖建造速度慢,其它楼盖也存在造价高等缺点。新型楼盖(新型单向...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方伯,陈立,刘亚敏, 来源: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年份:2008
针对现有的一般预应力空心叠合板楼盖板较厚、自重较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通过对3块简支板、3块简支叠合板和1块两跨连续叠合板进行静力荷载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