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拾荆, 来源:适用技术市场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吴拾荆,李华, 来源: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1
采用固态表层培养法,对β葡苷酶产生菌进行了筛选,发现HW126(黑曲霉)和HW156(宇佐美曲霉)为β葡苷酶的高产株.研究了温度、时间、固液比、起始pH对产酶的影响.当采用优化培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华,吴拾荆, 来源:饲料世界 年份:2001
采用科技攻关项目筛选黑曲霉高产株的菌种,通过固态浅层变温发酵工艺,生产出高活力纤维素酶,该酶的应用面极广,本文只介绍在猪、奶牛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吴拾荆,李华,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份:2003
采用固态发酵法,对栀子红转色酶的产生菌进行了筛选,发现根霉HW198和黑曲霉HW138为栀子红转色酶的高产株.研究了温度、时间、固液比、起始pH对产酶的影响.当采用优化培养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拾荆,张平安, 来源:武汉轻工科技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吴拾荆,张继川,等, 来源:全国食品添加剂通讯 年份:1992
[会议论文] 作者:吴拾荆,李华,彭南友,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 年份:2006
对结晶栀子甙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晶栀子甙对日光、紫外线、热、pH1~11都比较稳定;研究了一些常见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结晶栀子甙的影响:食糖、食盐、葡萄...
[期刊论文] 作者:余翔,王宇航,李华,彭南友,吴拾荆,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份:2011
对结晶栀子甙工业化中试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试产品对紫外线、温度、pH都比较稳定;研究了一些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和酸、碱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乙酸、盐酸、......
[期刊论文] 作者:顾学华,钟镇豪,尹麦生,吴拾荆, 来源:消毒与灭菌 年份:1988
公用电话污染有大量细菌,对人体健康是一种威胁。我们为改进公用电话的卫生状况,研制出了一种电话消毒片(K-105型)与一种消毒电话的湿纸巾(SG-101型)。消毒片为一环形薄片,...
[会议论文] 作者:吴拾荆,祁月宝,朱莉莎,程立红,王宇航,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天然提取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行业年会 年份:2015
对结晶荷叶碱工业化中试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试产品对紫外线、温度、pH都比较稳定;研究了一些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和酸、碱对产品的影响:乙酸、盐酸、硝酸...
[期刊论文] 作者:吴拾荆, 李华, 彭南友, 祁月宝, 程立红, 叶凡,,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份:2006
采用柱层析法分离提纯栀子甙,选用食品级、药用级、分析纯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优化技术参数,达到了满意的分离效果。使用多元溶剂结晶栀子甙,得到白色针状晶体。该工艺得率高、效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