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丹丹,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8
吴恭让所在部队长年驻守在戈壁,举目是无边的沙漠戈壁.浩翰的沙海中隐含着数不尽数的各种各样的石头,官兵们都有收集石头爱好,逢上节假日还要举行赛石会,评比谁的石头最...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兰柱,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8
“中国石”的发现者——吴恭让□江苏王兰柱《中国石》(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一文讲了驻守在戈壁滩的边防战士发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的经过以及他们对...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5
黄河石巡礼吴恭让长江孕育了雨花石,黄河磨砺出黄河石。东部玩石数南京,西部藏石看兰州。拣集、收藏、评赏黄河石,是兰州乃至黄河上游一些城市一项具有雄厚基础和广泛影响的业余...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7
黄河石鉴赏四要素吴恭让随着黄河石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如何鉴赏黄河石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十分明显,黄河石有黄河赋予的自然美,蕴有阳刚之气的雄浑美、含蓄幽远...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6
(吴恭让收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国辉,, 来源:宝藏 年份:2014
奇石之妙,妙在奇绝。黄河石多以投影朦胧成像,此石画面人物则具四绝:面目清晰,五官俱全,表情生动;头像突出,位置准确,比例适中;身首互衬,神形皆备,风采毕现;颜色右深左浅,浓...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9
同山亭接触已有二十多年了,当时我在军机关工作。那年夏天集团军筹备书画展,山亭和袁柏生、刘德伟被抽调来专门装裱作品。我喜爱篆刻,也送作品到礼堂大厅,与正在埋头装裱的山...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飞碟探索 年份:1995
1987年秋,一位西北军人在黄河上游大戈壁发现了一块酷似我国大陆版图的天然肖形石.它长79毫米,宽68毫米,质底坚硬,黄白杂色,更为有趣的是石上皱痕的凸凹起伏与大陆地貌极...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1995
黄河象条巨龙从腾格里沙漠擦边奔过,我们的哨所像片落叶飘零在河北岸的戈壁滩上。在这举目是无边沙海低头是漫滩砾石的世界里,战士们除了站岗值勤,便翻来覆去看那几盘录...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4
建平在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担任美术编辑之余,始终坚持业余绘画创作,举凡速写、版画、插图、装帧均所涉猎,而且获得了显著成就,已出版各类选集多部。我以为,建平的中国人物画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3
辛政委爱打双抠远近闻名。  打双抠最讲究协同配合,出奇制胜。如果考证,发明打双抠的专利权也许属于新疆的边防军人。因为这种双双对对合成作战,以多波次多梯次精确制导轮番进攻的新颖打法,最讲究战略战术和对家心领神会的密切配合,只有通晓现代战争艺术奥妙的军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3
我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爱石赏石古已成习,于今尤盛。黄河石因独具的自然美、雄浑美、朦胧美、形态美和色调美而成为一种天然的文化载体,多少艺术家未曾状写、塑造出的大漠山川,敦煌彩绘与书法文字,多少科学家未曾最后破译的生命进化、岩层构造与地球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4
人与石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解之缘。  高僧达摩,这位抱着弘扬佛法炽热心愿的古印度王子,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却未想吃了梁武帝萧衍的闭门羹。于是一苇渡江,上少室山铁心面壁,栉风沐雨直到影入石内,缍创立禅宗学说,成为佛教禅宗的开山始祖。他老人家整整九年与石相依相......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恭让,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