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孔子将自己一生的思考和实践精练为一个范式,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以下出自《论语》的引文只注篇名)这是一个审美人生建造工程。出发点“兴于诗...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2
易学是一门显学,而从美学视角研易才刚起步。学者多注目于对易作再阐释的《易传》,而探讨《易经》本身美学思想却不多见。在少数易经美学论文中,也只发挥了一些易辞所蕴含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 年份:1999
“诗以物象为骨”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命题,正如人的鲜活生命存在于骨肉之躯一样,诗的鲜活生命存在于物象之中,情、意、思、志等主体精神自然是诗之灵魂,但倘若离象舍象便是“魂......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相比,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以其独特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与方法,独标一格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构筑起一座歧路纵横、胜境叠出,令人眼花缭...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2
【正】 将《周易》视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源头,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共识。然而这个观点有些含糊。我们知道,现行的《周易》其体例始定于东汉郑玄。实际上包括上古易(纯卦象,归宗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年份:2007
城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性存在,除了具有庞大的物质性构成之外,更有复杂而细腻的人文性、社会性构成;城市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更有美学功能。然而在近一个世纪的城市发...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爱国,首先是一种与生命之血脉相联的情感,同时作为一种与知识理性相联系的信念和价值,又进而强化之、固化之,使之深化和升华为人类最基本、最崇高、最可理喻而又最无须问为什...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06
任何一座有特色的城市在她的发展历程中,都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这些“节点”有可能是一项重要建筑,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武汉的黄鹤楼。...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诗学并不仅仅是关于诗本身的学问,它应当揭示和阐明的并不只是诗艺、诗法,而是诗心,诗魂。换言之,是对人的诗化活动的反思,它要追问和宣示的是人如何才能真正敞亮自己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4
虚静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潜能态势。必须通过特殊的方法和一定的功夫,这种潜能才会自由运化并生发出奇妙的审美显效应。但是,从刘勰首标"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直到当代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4
中国传统文化重诗,在人的生存境遇层面上发现了诗既是人之镜,又是人之灯.中国古代诗学关注的焦点不是形而下诗艺、诗法,而是形而上的诗心、诗魂;换言之,在言说诗作品层面的同...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4
现代城市日益成为“水泥森林”和PM2.5的“生产车间”,城市中的绿化植被不过是庞大的“水泥森林”中的零星点缀和PM2.5笼罩下的脆弱生机,只是划出一点空间给有限的自然生物一...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 年份:2002
中国画不说"画"而说"写",这是很有意味的."画"指向客观对象,是从再现的角度看问题;"写者,泻也",发自主体的心灵,是从表现的角度看问题.表现是心性的表现,情意的表现,所以必然...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 年份:200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学校普通艺术教育的性质的认识,却存在着一些误区。文章提出学校普通美术教育的三大性质......
[会议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 年份:2004
现代城市日益成为"水泥森林"和PM2.5的"生产车间",城市中的风景园林不过是庞大的"水泥森林"中的零星点缀和PM2.5笼罩下的脆弱生机,只是划出一点空间给有限的自然生物一个及其...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诗不仅是回忆的言说,而且就是从回忆中涌发出来的,诗同回忆有一种深刻的缘会,缘就是聚合,聚合是思使诗成为一种有巨大生命活力的“召唤结构”。诗召回忆,是诗召唤读者回到自己的记......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人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终极关怀问题,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哲学美学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弥纶天地,无所不包”的《周易》,其精光所聚之处亦在于此,纵观《周易》,蕴涵着深沉......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便自成高格.但是境界本身又有着品位和风格的不同.在中国诗学中,空灵作为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境界占据着极高的品位.在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虽...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廷玉,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造型艺术的审美结构由技法美、形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构成。通常人们多从文艺学或美学的角度考察和研究,很少从文化学的角度揭示其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其实,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