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4
陌生化程序与语言的张力吴培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所指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本身的新创活力与新创形式是无穷尽的。语言自身这种美妙无限的张力效应的魅力,诱使作家...
[期刊论文] 作者:彭丽,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09
吴培显先生的《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另辟新径,从叙事话语范式视角对中国当代小说史进行新的梳理。它联系中国当代文坛...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4
吴培显在《作家报》1994年4月2日发表《蓬勃的时代与困顿的文学》指出....
[期刊论文] 作者:潇湘,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4
当我们的文学史研究真正“回到文学自身”时,就不难发现,文学创作的演进有其特殊的内在逻辑,它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更替往往呈现出一种并行和非同步关系。就当代文学来说,对文......
[期刊论文] 作者:肖玉林, 来源: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吴培显先生的,是一部倡导"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理论著作,是建立在以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诗史思有机融合的批评标准来...
[期刊论文] 作者:龙其林,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劣,并提炼出“叙事话语范式”的理论框架,对整个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流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开创性地将当代......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1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的文学'的经典命题,早已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汇愈发密切的历史条件下,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更是在相互影响中共...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系统解析和概括何顿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模式。何顿的以现代都市"玩家"和都市漂泊者为主人公的诸多小说,其叙事展开大致包括47种逻辑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7
借鉴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可以解析邱华栋小说整体的结构形态及其内在运作规律。其小说多以现代大都会的边缘青年及其寻梦追求为关注对象,叙事展开大致包括某种逻辑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2
《九月寓言》中的"小村"是一个多层面矛盾因素的复合体,也是一个最终被否定的对象;作品为孕育着自由也滋生着毒素、充满活力也充满污垢的小村献上了一曲挽歌。"田园情结"和"...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2
《红旗谱》、《古船》、《白鹿原》构成了当代小说对传统家族恩怨叙事模式的三次突破.《红》在将家族复仇叙事与主导意识形态规范下的"宏大叙事"话语模式相统一的过程中,却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4
中国的"流浪汉小说"是随着20世纪90代的社会转型而兴盛的.都市寻梦者的心路历程是以自我价值的积极追寻为起点,经由欲海漂泊的窘迫和迷茫,以价值理想的扭曲及其悲剧结局而告...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95
【正】 从1992年底,文坛出现了“后新时期”的提法。尽管持“后新时期”说的人们对其时间的上限意见不一,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有颇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这一提法本身“标志着新时...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2
生活观是影响小说形态演进的关键因素。浪漫化牧歌生活观积极影响了民族传统鉴赏习惯,并使以“大团圆”模式和人性认知绝对化为内在特征的中国小说传统形态得以定型。率先动摇......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13
传统历史叙事多取仰视和神化的认知和书写方式,而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突破,便是从神圣化到凡俗化的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三类形象的塑造上:古代帝王将相的民间化和尘世化,近...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我国的宪法秩序和法律框架确定了在立法过程中人大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实际考察立法过程,会发现实践中人大在立法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人大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公民与法(法学版) 年份:2015
我国的宪法秩序和法律框架确定了在立法过程中人大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实际考察法规立项、法规起草、提案、法案审议、法案表决等立法过程,会发现实践中人大在立法中主导作...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5
近年来,不论是为了文学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总结,还是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渠道和方式,或者一种知识体系的标志,甚至仅仅就是为了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文学史的编纂和著述都越来越...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阿Q、王秋赦、赵多多们扭曲的造反欲望及其愚昧、"沉默"中的"爆发",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体现。他们的"爆发"具有相同的物质和人格背景、行为动机,它比"从昏睡入死灭"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显,,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07
学界对于"第三代诗"的论说和评价,大致可以归结到这样一点上,即"反叛"。有人也用"超越"、"消解"、"解构"等类似的概念来概括。如此评论不能说没有根据和道理。无论是第三代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