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甄光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4
天津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戏曲研究家吴同宾先生于2005年10月30日在天津的医院里病逝。消息传开,文化界人士无不扼腕痛惜。吴同宾先生是天津戏曲史论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
[期刊论文] 作者:甄光俊,, 来源:天津政协公报 年份:2009
【正】2005年10月30日,天津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戏曲研究家吴同宾先生在天津的医院里病逝。消息传开,文化界人士无不扼腕痛惜。吴先生生前是天津戏曲史论界的领军人物,...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5
天津出现越剧之友联谊会有感吴同宾前几天.天津成立了越剧之友联谊会。这件事出乎意外,但又在意中。因为河北梆子与评剧在天津已是根深叶茂,可是至今尚未闻有一个戏迷之友的联谊...
[期刊论文] 作者:甄光俊, 来源:世纪 年份:2011
1956年,我在天津戏曲学校求学时,书法大师吴玉如之次子、北大著名教授吴小如的胞弟吴同宾先生,任学校专业科副科长兼教研室副主任,年方30岁。他常为我们讲课、导戏。  ...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谭鑫培表演艺术探微吴同宾谭鑫培是一位全才的表演艺术家。谭鑫培的全才,表现在他是一位唱、念、做、打全面发展,而且门门精通的表演艺术家。谭派的代表作,举凡唱工戏、做工戏、...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熙,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0
编辑同志: 读了吴同宾同志的短文《“打鱼”还是“打渔”?》感到其议论相当武断。吴文说“打渔”二字语法不通,其实,“渔”字在白话里固然要同他字结合,变成“渔人”、“渔...
[期刊论文] 作者:捷之,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1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小如、钮骠任顾问,吴同宾,周亚勋为主编的《京剧知识词典》一书,于1990年12月15日在北京民族饭店十楼会议厅举行了首发式。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水袖是戏曲服饰中的特殊创造,生活中的服装上并不附缀此物。戏曲服装中的长袍类,如蟒、官衣、褶子、帔、开氅以及个别的短上衣如茶衣等的袖口上,都缝缀着一块白绸子,名...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9
京剧有一出《八蜡庙》,是黄天霸捉拿恶霸费德功的故事。本来是出好戏,只因为涉及黄天霸,被打入冷宫。最近开始恢复了,但剧名都写作《(虫八)蜡庙》,甚至很有权威性的《京剧剧...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蟒袍是戏曲舞台上的皇帝、公侯及高级官员穿的一种礼服,一般是在上朝、参拜、宴会以及办公事等比较严肃的场合穿用。蟒袍其实就是龙袍的代称,在封建社会里,龙是皇帝的神...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扇子是戏曲舞台上的重要道具之一。在一些民间歌舞小戏(例如"二人转")中,扇子与手帕是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舞蹈道具。扇子最古的来源已不可考。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王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3
传统的京剧服装是不受时代、地域和季节限制的服装。只要是表现封建社会生活内容的戏,不管是哪个朝代,哪个地区,京剧的服装都能适应和通用。京剧服装和话剧服装不一样。...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剧本 年份:1963
在鍛炼語言文字技巧上,有一个似乎无足輕重的小問題,还沒有引超人們的注意:即如何准确生动地使用“語气詞”和“叹詞”的問題。 語气詞就是:啊、了、啦、呢、呀、哪、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1993
戏曲音乐来自民间,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戏曲音乐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京剧是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现在...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大舞台 年份:1996
1943年,我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附中,由于家境困窘,无力升学,只好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大、清华等校迁回北平,与全国各大学联合招考,我决心投考清华大学...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8
京剧各行当的流派纷呈迭起,对于京剧一百多年来的繁荣发展,确实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欲求京剧继续繁荣昌盛,或从不甚景气的局面中摆脱出来,振兴起来,仅仅着限于继承...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2
王瑶卿是推动京剧旦行艺术飞跃发展的关键人物,四大名旦都曾向他请益。刘秀荣是王瑶卿最年轻的弟子,《白蛇传》、《棋盘山》、《孔雀东南飞》、《十三妹》、《珍珠烈火...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4
关于戏曲的发展前途,目前有些不同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两种说法: (一)现在和戏曲竞争的艺术品种日益增多,其中电视是最先进的一种,而且在群众中普遍流行。戏曲是竞争不过...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天津政协公报 年份:2011
【正】在20年代,京剧界有三位代表人物: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时人称为京剧三大贤。杨小楼虽比余、梅大十几岁,若按辈份论,三人原是同辈,但余、梅都礼敬杨如长辈,始终不渝...
[期刊论文] 作者:吴同宾,, 来源:天津政协 年份:2011
【正】由两代以至几代人构成的京剧世家,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京剧艺术家都是世代相传的名家子弟,最著名的如谭家: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