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仕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吴书荫一文主要据明徐复祚所引材料,认为中"词套"、"词尾"两部分出自康海之手,为李开先和康海两人著作的合刊本.本文详核同...
[期刊论文] 作者:陈志明,陈筱芳,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吴书荫、金德厚点校本)后附“无住词十八首”,内有《虞美人·刑子友会上》一首。其“笺注二”全文如下: 《士林纪实》:隋炀帝《迷楼...
[期刊论文] 作者:顾芯佳,,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5
吴书荫《曲品校注》等皆云:“《咸丰兴化县志》卷七《选举·二》上载...
[期刊论文] 作者:路云亭,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15
《义和团皮簧》文本见于吴书荫主编《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抄本影印本第25集。剧本作家不详,创作年代约为清末民国初年,背景以聂士成抗击八国联军始,描绘了上至神仙...
[会议论文] 作者:郑志良,,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正】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代伶工杜步云所抄的瑞鹤山房本《戏曲四十六种》,此书在吴书荫先生《曲品校注》(1990年)、吴新雷师《中国戏曲史论》(1996年)、郭英德先生《明清...
[期刊论文] 作者:蒋灿灿,陈福迎,, 来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自1992年传回国内后,十多家出版社旋即出了标点本,其中王瑛、吴书荫两位先生注释的首部...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2
本文就戏曲古籍孔尚任《桃花扇》的影印和整理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以期引起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者的重视 ,为提高古籍出版质量而努力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personal o...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杀狗记》为元代四大南戏之一,《永乐大典戏文目》题为《杨德贤妇杀狗劝夫》,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作《杀狗劝夫)},均不标作者。《曲品》、《重订曲海总目》、《今乐考证》等......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晚明曲家年谱》集三十九家年谱为一书,它资料丰富,内容翔实,观点鲜明,立论新颖,犹如一部别具一格的晚明戏曲史。本文力图对这部年谱编撰的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学术成就等...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2006年9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学会、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浙江省文化厅、遂昌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遂...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0
一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一二,著录查揆撰有《桃花影》传奇一种。云: 此戏未见著录。乾隆刊本。凡二卷三十出。上卷一题《离魂记》,下卷一题《五色线》。演赵颜...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编创之友 年份:1983
修订本《辞源》一、二、三册,已经陆续出版了,不管是语词的释义,还是书证的征引,都比旧《辞源》有很大的提高.《辞书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和《中国语文》一九八二年第...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盛明杂剧》所收《李夫人再生缘杂剧》,因题“蘅芜室编”,从《重订曲海目》改题“蘅芜室主人编”以来,诸家书目和研究者都认为蘅芜室主人是王衡的别署,因此,《再生缘》为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牡丹亭〉成书年代新考》作者因为臧懋循改本卷首《牡丹亭还魂记题词》署"万历戊子"(万历十六年),与汤显祖原作署年"万历戊戌"(万历二十六年)不同,便认为前者系初稿,而后...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年份:2017
明代嘉、隆之后,闽、赣、苏等地,戏曲选本不断涌现。目连戏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赢得观众的喜爱,今存十六种戏曲选集内收録有它的零出或零支曲文,从中可见目连戏在明代的传播...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5
我国的戏曲发展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北杂剧虽日薄西山,但以南曲为主的传奇刚出现作品纷呈、诸腔竟奏的繁荣景象。戏曲本身的发展,要求人们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研究,进行总结...
[会议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 年份:2004
梁辰鱼的《浣纱记》作为最早的昆山腔剧本,问世后,在隆庆、万历年间迅速传播开来。刘凤《梁伯龙古诗序》云:“梁氏喜为新声,人咸效之遍海内。”王叔承《寄俞仲蔚梁伯龙...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献 年份:2005
清末民初不少官僚出于兴趣和爱好,或者为了附庸风雅,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喜欢编书刻书,特别是当他们罢职闲居后,更是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刘世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刊印...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80
在《红楼梦学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红注集锦”栏里,吴新雷同志说:他曾经与胡忌和赵景深两位先生讨论过《刘二当衣》这个剧目,认为是产生于乾隆年间的一出弋阳腔,而胡...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7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学者的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