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2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6,933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0
宋代州县间是“以州统县”的上下级行政关系。在朝廷的授权之下,州拥有对县较为广泛的管理权力。在职事上,参与县级官员的考课监察,并以批书印纸、历子的形式评以考等;在人事上,州......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求索 年份:2014
基于唐代文献记载,城隍神格的转变出现在唐代中叶的江南地区,并成为普遍性的民间信仰。唐朝城隍神格由自然神转变为人格神,反映了当时造神的社会需求。城隍职能不断扩大,并入...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4
对移是宋代地方官调换差遣的制度,执行者是地方的监司、知州。作为地方政治空间中的对移处分,固着于北宋后期,并在南宋时期制度化。从相关对移处分法令中,可以发现对移是对庸懦地......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5
在儒家"仁政"、佛教功德与福田思想、稳定社会的现实政治需要的综合作用下,宋代官办慈善机构设置健全并制度化,设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慈幼局、漏泽园等,其救...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宋初惩五代礼崩乐坏之弊,大力加强礼制建设,内容涉及对忠节观的崇尚、夷夏观的重塑和仁义道德的推崇等方面。其中,忠节礼义是北宋礼制建设的核心。作为宋代士大夫代表的欧阳...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国用司是南宋时期宰执兼领中央财政,以筹措军资的京局。作为在尚书省户部之上设立的理财机构,它是中央财政机构的主要决策部门。通过对其设置背景、机构组织和具体职责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讲议司是北宋徽宗时期以讲议财赋为目的的临时机构,是三省、枢密院的附属官司。这一机构以恢复神宗熙丰法为名,以聚敛财赋为目的,侵夺三省、枢密院之权,讲议的对象包括宗室、...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10
讲议司是北宋徽宗时期以讲议财赋为目的的临时机构,是三省、枢密院的附属官司。该机构以恢复神宗熙丰法为名,以聚敛财赋为目的,侵夺三省、枢密院之权,讲议的对象包括宗室、国...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20
县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地方行政体制的最基层。宋初地方行政体制面对唐中期以来"外重内轻"的局面,在五代规范州县关系、约束武人干政的基础上,实施"略不降屈"的策略,对地方县级行政组织及其职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和改组。为了进行县级行政独立性的建构,设县尉......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10
南宋“县阙无人愿就”主要出现在秦桧专权时期。告讦、羡余等不良行政风气,是南宋县阙严重的主要原因。而轻视县在地方行政中的重要性,即“监司、州郡为本,县为末”这一祖宗家法......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南宋时期的城市,迫于军事对峙形势,在强化其经济功能之外,防御性能也日渐加强,表现为军事性城寨普遍存在。南宋凭借强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在南渡之初练兵与筑城之争后,形成了...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税赋是政权得以存在与运转的物质基础。南宋前期因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十分重视对州县这一层面的官吏管理和制度建设。这在《庆元条法事类》等史书中,集中体现为加强对税赋征...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体部分,其人格魅力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是一种综合影响力,具有非强制性、广泛性和......
[学位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8
面对北宋徽宗崇宁以来国势衰微的局面,为了在对金战争中稳定和巩固政权,以维持半壁江山的统治,南宋统治者在军事斗争的同时,加强了财政方面的建设。财政是经济管理的核心,是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2010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徐吉军研究员多年潜心于南宋都城临安,特别是临安工商业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以《南宋临安工商业》,作为《南宋史研究丛书》之一,由人民出...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史林 年份:2010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南宋两浙路市镇大幅增加,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浙北平原和浙东沿海的州县,是两浙路市镇分布的密集地区。源于对交换的需求而形成的乡村草市,在镜湖...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7
《宋史》卷三七О《刘子羽传》(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载:“自全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求索 年份:2009
绍兴和议以来的南宋中央政府致力于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为了确立对乡村社会的统治,实施了经界法。在完善地方统治秩序的同时,经界法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州县基层政权中非正式经费体系的形成,在统治中心地域的江南社会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经界法的推广和实施,一......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业国,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22
南宋地方“四十大邑”,置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延宕至孝宗、光宗时期,制度化于宁宗嘉定八年(1215),成为南宋时期强干弱枝、加强地方财政控制,以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举措。迫于严峻的战争形势,南宋初年设置宣抚使兼领地方诸路财赋,分割中央户部的财政权力,逐渐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