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9
向文胜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γ-氨基丁酸受体亲和筛选模型的构建和获得新配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通过验收。建立先进的筛选模型是进行农药筛选、发现新农药...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苏少泉,赵长山,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植物细胞色素P┐450(Cyt.P450)对除草剂的代谢作用向文胜苏少泉赵长山(东北农业大学生命中心哈尔滨150030)(农学院农药与杂草教研室)MATABOLISMOFHERBICIDESBYPLANTCYTOCHYOMEP...
[期刊论文] 作者:韩喜江,向文胜,郝素娥,郭迎,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山核桃乳饮料研究简报THEBEVERAGERESEARCHOFTHEKERNELOFPECAN韩喜江向文胜(东北农业大学基础部哈尔滨150030)郝素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郭迎(黑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苏少泉,马英,王晴, 来源:色谱 年份:1995
扑杀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向文胜,苏少泉,马英,王晴(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1前言扑杀特(Pursuit)是我国新引进的高效大豆除草剂,通用名为imazethapyr,化学系统名为(+)5-乙基...
[期刊论文] 作者:韩喜江,郝素娥,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山核桃乳饮料研究简报THEBEVERAGERESEARCHOFTHEKERNELOFPECAN韩喜江向文胜(东北农业大学基础部哈尔滨150030)郝素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郭迎(黑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畜牧业 年份:2016
以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向文胜为第一完成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作物新品种、近年来研究发展迅速。草甘膦因其具有最优秀的除草剂特性而成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的首选对象,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已培育成功......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 来源:房地产导刊 年份:2019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大树移植十分普遍,传统的移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移植技术不合理或者移植周期较长,针对这些情况人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性移植措施.基于此,本文以大树保...
[学位论文] 作者:向文胜, 来源: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年份:2003
除草剂草甘磷能够抑制小麦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小麦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CO差异光谱在502nm有吸收峰,草甘磷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为典型的Ⅱ光谱.这表明草甘磷...
[学位论文] 作者:向文胜,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1
研究植物的耐药性,可阐明除草剂的选择性机制,特别是抗性突变体在遗传学上的变化,为深入研究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植物发育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除草剂新品种的设计与筛选,提供了...
[学位论文] 作者:向文胜, 来源:东北农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1
向文胜为项目主持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选择性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筛选体系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获得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农药化合物,是新农药创制的迫切任务,而...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采编部,刘源,, 来源:中国畜牧业 年份:2004
主要完成人:向文胜(东北农业大学)王相晶(东北农业大学)王继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正杰(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白骅(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张继(东北农业大...
[期刊论文] 作者:张博,向文胜,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6
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是产生聚酮化合物的模块化复合酶,聚酮合酶能产生数量众多并具有生物活性的聚酮类天然产物。近年来一类与cis-AT聚酮合酶存在较大差异的tr...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孱,向文胜,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为温特曲霉HD1。该菌具有较宽的温度和pH值生长范围,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4.0.HD1具有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以及较强脱色5种不同的结构染料......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张文吉, 来源:植物生理学报(ISSN0257-4829) 年份:2000
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edex G-50凝胶柱层析,FPLC Mono-Q和磷酸纤维素离子层析法从菜豆幼苗中分离提纯了EPSP合成酶。该酶被纯化2961.6倍,比活性达到6219.4nmolmg^-1蛋白min^-1。该酶分子量经SDS-PAGE检测为51kD,等电点为pH5.7,酶促反应最适pH7.5,最适温度45℃......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孱,向文胜,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研究了接受外源质粒pJP4的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共生性,固氮能力和根瘤结构的影响,以及质粒pJP4引入根瘤菌后的表达。结果表明,接受了外源质粒pJP4的根瘤菌保持了根瘤菌的共生性状,乙炔,还原酶活......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王相晶,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4种不同类型春小麦铁春1号、克丰2号、东农120号、克旱9号的微料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近似,在220~270pmol.mg^-1蛋白蛋之间。茎叶喷雾除草剂绿黄隆后,小麦细胞色素P450含量均增加15%~25%。铁春1号微粒体细胞胞色素......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张文吉,等, 来源:农药学学报 年份:2000
概述了EPSP合成酶的生理作用,高等植物前体EPSP合成酶进入叶绿体后,经剪切而成成熟EPSP合成酶并定位于叶绿体内质膜上;EPS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上存在三个活性区域,改变活性区域的氨......
[期刊论文] 作者:向文胜,张文吉,等, 来源:农药学学报 年份:2000
感性,耐性菜豆从萌芽到24d的EPSP合成酶比活性是不同的,但变化规律相似,出苗时比活性较高,10d时降至最低点,随后上升,16d时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降,两种菜豆在生长的同一天酶比活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