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弗德里克·卢赛蒂,陈国兴,李书仓,, 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2011
在2005年的一次有关运动的政治概念(1)的讲演中,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偶然对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tt)有关“国家、运动、人民”三者之间的区分进行了评述—他...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王立秋,, 来源:雪莲 年份:2014
(本文选自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亵渎》第三章,译自纽约《ZoneBooks》2007年版。《亵渎》一书中文版已于2012年由“泼先生”刊印并发行。)在我喜爱的照片中,让我...
[学位论文] 作者:魏成银,, 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2020
意大利当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与以往美学家一样,也对“趣味”作持续深入的思考,...
[期刊论文] 作者:卿青,,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本文根据吉奥乔·阿甘本的姿态理论(gesture)以及"来临中的共同体"概念(coming community),结合与当代舞编导侯莹关于当代舞即兴的交谈,试图探索即兴除了训练和编舞方面的技...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锦,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2011
2009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英文选集(什么是“机器”?》(What Is An Apparatus?...
[期刊论文] 作者:倪湛舸,, 来源:上海文化 年份:2011
阿兰·巴迪乌(Alan Badiou)、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和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都是理论界的红人,其鼎鼎大名早已远播到中国。近年...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艺术界 年份:2012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生于1942年,目前任教于威尼斯Iuav大学、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瑞士萨斯费欧洲研究院。他在《牲人》、《例外状态》等著作中延续并推进了福柯、...
[学位论文] 作者:崔鸣华, 来源:喀什大学 年份:2016
“赤裸生命”是吉奥乔·阿甘本最重要的思想成果。“赤裸生命”是被损害的生命,被剥夺了政治意义和具体的生命形式的生命。“赤裸生命”在历史上的三种形态:“Homo Sacer”、集...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明坤,,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4
,晚近以来,声誉日隆的吉奥乔·阿甘本甚至忧心忡忡地表示,"例外状态"已经是现代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圆圆,徐磊,, 来源: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年份:2012
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在他的著作《何为同时代》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形容:"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宗峰,,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2
吉奥乔·阿甘本的"赤裸生命"之说,丰富了"生命政治"理论,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其人文价值鲜明而丰厚;但就学理而言,却遮蔽了另一向度的阐释可能性,偏执于权力对生命的剥夺,忽...
[期刊论文] 作者:阿甘本,曾艳兵,, 来源:基督教文化学刊 年份:2019
一意大利著名政治哲学家、思想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是当代著名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以语言哲学思考为起点,进一步延伸至法哲学、美学、政治学、宗教、伦理...
[期刊论文] 作者:胡敏,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4
卡尔·施米特的“例外状态”的宪法叙事,凝聚于其“主权就是决断例外状态”这一断语,而在此前的研究中它被忽视了一个重要线索:决断.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发掘了20世纪...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7
《渎神》、《论友爱》、《裸体》为阿甘本90年代以后学术旨趣转向后的代表作品,这个阶段他的研究虽然相对集中在政治哲学上,但他为了论证自己的政治思想,常常拈来文学、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艺术时代 年份:2014
在尼采的思想中,艺术问题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因为他的整个思想就是艺术的思想。没有所谓尼采美学这种东西,因为尼采从来没有从感性的角度,或从观众感性理解的角度考虑过艺术——但正是在尼采的思想中,艺术的美学观念作为一种行动的产物,作为一种创造——形式原理,到达......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艺术时代 年份:2014
从某种程度上讲,审美起到的作用跟传统在发生断裂之前起到的作用相同:缝补过去这张大网中散逸的丝线,调和新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没有这种调和,人就无法生存。因为人总是在时间中迷失自己,又总是必须找回自己,因此对人来说,自身的过去和未来在每时每刻都是性命攸关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艺术时代 年份:2013
希腊人对生产和艺术作品的理解跟我们已经习惯的美学系统下的理解正好相反:制作本身不是目的,而且也不包含其本身的界限,因为它并不在作品中使其自身进入存在,不像行动会在行为中使其自身进入实存;艺术作品并不是行为的结果,也不是活动的实现,而是跟使其进入存在状态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艺术时代 年份:2013
将意志和生命冲动视为人类活动的本质,同时忘记了艺术作品最初为真理空间奠基的生产性身份。西方美学的终极目的地是一种意志的形而上学,即从能量和创造冲动意义上理解的生命的形而上学。  “人在大地上拥有一种诗意,即生产性质的身份。”现在是时候回过头来对上......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艺术时代 年份:2013
艺术并没有死,而是通过变成自我消除的无,获得了超出自身寿命的永生。缺乏内容、在原理上被无限双重化的艺术在“美学领地”的虚无中彷徨,在形式和内容的沙漠里游荡,它被不断带往自身形象以外,在寻找自我确认这一不可能实现的尝试中,不断唤起然后又立刻废除各种形式与......
[期刊论文]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来源:艺术时代 年份:2013
今天的艺术作品以纯粹的创作形式原理为最高真理,它独立于任何内容,在作品内部实现自身潜力。这就意味着,艺术作品对于观众来说最核心的部分正好在观众自身之外,而且丧失了本质。另一方面,观众从作品里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认识到的内容也不再是具备某种必然性的真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