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许喜堂,王祥正,吉万全,薛秀庄,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6
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进展许喜堂,王祥正,吉万全,薛秀庄(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杨陵712100)陕西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攻关及陕西省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从“七...
[期刊论文] 作者:史俊斌,张琳,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19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很多人都知道,农学院有位"农民教授"吉万全。不久前,由吉万全领衔的团队培育出的"西农511"小麦良种,获得技术转让费455万元,这也创下了陕西省小麦新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兴亮,穆养民,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2000
1996年9月,第九届欧洲与地中海地区禾谷类作物锈病与白粉病学术研讨会在荷兰举行,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走上了讲台,用流利的英语宣读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将研讨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期刊论文] 作者:陈梁,翟群社,赵正阳,单良,李怀习,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19
西农511小麦品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万全教授团队采用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以西农2000-7作母本、99534(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系)作父本杂交,于2011年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15
项目名称: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评价与创新利用项目主要完成人:李立会、李杏普、蔡士宾、吉万全、李斯深、安调过、郑有良、王洪刚、余懋群、李秀全项目完成单位:中国农...
[期刊论文] 作者:许喜堂,王祥正, 来源: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份:1996
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进展许喜堂,王祥正,吉万全,薛秀庄(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杨陵712100)陕西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攻关及陕西省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从“七...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9
从1985年迄今·通过连续回交4代,基本上获得了小偃6号单体系列.其外形与正常的小偃6号相似,核型均为2n=41=20″+1′.对BC2代单体株用“中国春”双端体系列(2n=20″+t″)测...
[学位论文] 作者:吉万全,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1
该研究开展了中间偃麦草及其与小麦衍生后代的染色体组构成、"缺体回交法"培育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研究.1、分别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比萨偃麦草、拟鹅冠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 吉万全,,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对避免食品安全事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要素进...
[期刊论文] 作者:M.Trottet,吉万全,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0
为了培育抗颖枯病的矮秆小麦品系,利用单基因隐性雄性不育建立了一个群体,并用轮回选择对其进行了改良。该群体株高和抗颖枯的遗传力相当高,但选择指数较低。重叠的选择周期,...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吉万全,,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1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我国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具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科学种养 年份:2013
在该校西农一站和北门外试验田,已审定品种、待审定品种、高代优势品系和创新组合材料琳琅满目,小麦育种家吉万全、张正茂选育的新品种(系)在今年西北大旱之年表现优异,特性突出,丰富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品种梯队...
[期刊论文] 作者:Trot.,M,吉万全, 来源: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份:1990
为了培育抗颖枯病的矮秆小麦品系,利用单基因隐性雄性不育建立了一个群体,并用轮回选择对其进行了改良。该群体株高和抗颖枯的遗传力相当高,但选择指数较低。重叠的选择周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秋英,吉万全,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6
野生二粒小麦(资源代号:AS846)叶鞘被有茸毛,穗轴脆易断;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普通小麦与其杂交和回交,F1回交结实率是杂交结实率的3~4倍;野生二粒小麦性状在F1呈显性,BC1开始分离;F3形态指示性状......
[期刊论文] 作者:王秋英,吉万全,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9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抗条锈。以部分阿勃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回交,杂交结实率为0 ̄81.25%,回交率为6.67% ̄14.42%;F1植株存活率为0 ̄80%;所用缺体系不同,杂交结实率和F1植株存活率存在差异。F1存活植......
[期刊论文] 作者:宋晓霞, 吉万全,,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18
为掌握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的生产潜力,对2009-2017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黄淮南片冬麦区已初步形成科研院所和企业双主体的育种体系,9年...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薛秀庄,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2
通过阿勃单体自交分离缺体其频率为0.03—5.75%,缺体结实率0—81.65%,所获18个缺体系平均结实率31.24%。在减数分裂中,1B、1D、2A、2D、4B、4D、5A、6A、6B、6D、7A和7B缺体...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张学勇,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9
应用GISH对小偃麦部分双二本TAF46及其衍生的6个二体异附加系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以拟鹅冠草DNA为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TAF46所含有的中间偃麦草洒色体组为合成染色体组,即6条A1组......
[期刊论文] 作者:任志龙,吉万全, 来源:麦类作物 年份:2000
陕麦150是以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八倍体小偃麦中4、中5普通小麦复合杂交的方法,以水、旱地交替种植为生态选择条件,优质、高产、多抗型和广适性为选择目标,分子标记为检......
[期刊论文] 作者:赵鹏宇,吉万全,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2017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高产和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普通小麦种质N0324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高抗至免疫,为了定位它所携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对其苗期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