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7
2017年5月5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首先,我校在平原路校区316会议室举办了聘任叶邦策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的聘任仪式.校长司林胜出席为叶邦策...
[期刊论文] 作者:叶邦策,,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4
【正】 西方人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依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
[期刊论文] 作者:叶邦策,, 来源:生物工程进展 年份:2000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药物反应的遗传机制及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性。本文详细讨论了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史,种族,个体的遗传差异性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当前人事药物基因组学开......
[会议论文] 作者:叶邦策,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5
通过红霉糖多孢菌高产菌和模式菌NRRL23338发酵过程转录组时序分析发现高产菌在整个发酵过程红霉素合成途径基因簇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模式菌,并且在高产菌中多数氮代谢相关基...
[会议论文] 作者:叶邦策, 来源: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六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叶邦策, 来源: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6
  使用特异性结合代谢产物的结构域作为敏感识别元件,设计了多种遗传编码荧光蛋白分子传感器,可用于实时动态监测细胞内NADP及α-酮戊二酸的变化,为细胞内辅酶代谢、碳氮平衡......
[会议论文] 作者:叶邦策,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12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叶邦策课题组开发针对microRNA高灵敏度检测分析新技术,分别在《美国化学会会志》和《分析化学》上发表研究论文。...
[期刊论文] 作者:叶邦策,王建军, 来源:科学 年份:2008
计算机出问题不能工作了,通常我们会选择重装操作系统,而类似的想法在活的细胞中也能够实现。这是怎么回事呢?2007年10月6日,基因组研究先锋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J.Craig Vente......
[期刊论文] 作者:左鹏,叶邦策,, 来源:食品科学 年份:2007
人们对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提出了快速检测、准确定量的要求。本文研究了蛋白芯片法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残留。芯片上固定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人工抗...
[期刊论文] 作者:李豪,叶邦策,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1
红色糖多孢菌是一种工业上规模化生产红霉素的放线菌。针对氮代谢中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GlnR展开相关功能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通过大肠杆菌克隆表达系统体外表达得到了GlnR...
[期刊论文] 作者:章寅,叶邦策,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1
研制开发了氯霉素(CAP)、盐酸克伦特罗(CLB)和链霉素(STR)多组分快速检测试剂盒,将小分子药物与载体蛋白偶联物通过点样仪点制在多孔糖介质包被的芯片上制备微阵列,通过荧光竞争免......
[期刊论文] 作者:尤迪,叶邦策, 来源:合成生物学 年份:2020
揭示工程化设计的人工合成途径与底盘细胞整体代谢网络的交互作用及适配性机制是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细胞内酰基CoA是微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聚酮、芪类及...
[期刊论文] 作者:陈欢,叶邦策,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份:2012
以天蓝色链霉菌M145基因组作模板,扩增σR(sigR)的anti-sigR因子基因rsrA,得到了333bp基因;以质粒pECFP-N1作模板,扩增青色荧光蛋白基因cfp,得到了744bp基因。将两个基因融合串...
[期刊论文] 作者:李婧,叶邦策,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份:2010
以pLuxRI2质粒为模板,扩增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luxI,构建luxI/pET-28a(+)/BL21(DE3),合成3OC6-HSL信号分子,解决了信号分子价格昂贵且不易保存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
[期刊论文] 作者:金娜,叶邦策,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9
研究和比较了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EDC)法合成己烯雌酚(DES)全抗原的2种方法,分析了溶剂在全抗原偶联过程中的影响。以混合酸酐法合成的DES—BSA为探针制作小分子芯片,确定了最......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山,叶邦策,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1995
本文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电子介体,如二茂铁及其衍生物、钌及其化合物、铁氰酸盐、酞菁钴染料、金属卟啉、醌类、吩恶嗪染料、吩噻嗪染料、吖嗪染料、有机超导材料的电子......
[期刊论文] 作者:金娜,叶邦策,,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11
目的:研究了蛋白质芯片技术应用于呋喃唑酮代谢物(AOZ)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免疫竞争原理建立蛋白芯片体系,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优化,得出了稳定的竞争曲线。结果:该蛋白芯片能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卫兵,叶邦策, 来源:化工进展 年份:2021
聚酮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用活性和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如何高效、经济、绿色、环保地合成聚酮化合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
[期刊论文] 作者:霍昊,叶邦策, 来源: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年份:2010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介观流控微珠生物芯片检测体系,并设计介观流控微珠生物芯片分析仪,应用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检测.方法 将异硫氰酸化微珠作为寡核苷酸探针载体构建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