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颜道胜,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4
论语义与语感的辩证关系叶继奋颜道胜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社会交际工具,体现其功能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语义与语感。比如“杨柳”一词,其语义是十分单纯明确的:“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本文从诗歌审美的视角,剖视杜牧咏史诗独特的审美形态,赏析杜诗所展示的高于 晚唐其他咏史诗人所达到的审美境界。...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7
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小说文本实际上是故事叙述者的一种话语形式。叙述者的不同,叙述视角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说的表达效果。叙事者的确定表明故事由“谁来说”,形式结构的安排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文学欣赏过程中审美体验的发生涉及审美主客体(读者与文本)两个方面。对主体而言,主要包括审美能力、对审美对象(文本)特征的认识及阅读经验等。文学课应遵循审美规律,注重在...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鲁迅复调小说超越一般现实主义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和意义、道德和人性的基本事实,思考有关现代性和永恒相关联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的生存根基。复调艺术能够就独白立...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7
新世纪语文课改以来,我们常用的'作品'概念悄然变为'文本',在今天'文本'已基本取代了'作品',成为语文教师耳熟能详且广泛使用的教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3
“贵生”是现代伦理学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鲁迅认同“贵生”的伦理原则,但将个体生命与民族种群及人类整体的发展优化结合起来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越的现代理性。一是认同“贵生......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8
人的生活、人的存在结构和真实意义是伴随着战争和苦难而来的二十世纪的中心问题。《狂人日记》是关于中国人存在的现代启蒙寓言,“读《狂人日记》时,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7
通过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语文教材史,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文体意识的衍变。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反思:应强化文体意识,加深对文学文体功能的多层面认识;寻找相关上位学术领域生产学...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狂欢节赋予生活本身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它庆贺人对一切占统治地位的现有制度和等级关系的暂时取消。狂欢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对话",它不仅指向他人,同时也指向自我。巴赫金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基础教育领域鲁迅接受史料的大致搜集和梳理,涉及到鲁迅作品选篇、教参诠释、接受方法、学术界的介入和研究实践以及最新成果等几个方面,试图尽可...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文体意识"大致可解释为文学创作、阅读以及教学主体对文体形式特征与内部规律的认识、把握以及在读写与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运用。文体规律对文学阅读教学的内容、过程与方法具...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3
鲁迅研究自20世纪以来成为一门“显学”。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一半是由鲁迅写成的,没有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将会逊色不少。纵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涉及鲁迅...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从审美到审丑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历程。李斯特威尔指出 :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本文试图从 2 0世纪特定的时代特征、批评心理和审美趣味的角度 ,对文学审丑现...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9
随着语文课程理念的更新及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比例的上升,文学教育研究愈来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的种种症状,表明我们对文学教...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国民性”指的是人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特定的区域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与普泛性概念同中有异的民族性特征,可置于伦理学范畴进行评判。鲁迅站在20世纪人类文明高度,通过对中国社......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李清照的言情词既有闺房娇情,也有相思之苦,更有丧国之痛。她的咏花词表现了词人的孤傲风骨与 坚贞品性。这两类词是李清照词风的立足之处,也是本文分析的入口。...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继奋,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5
文学作品因为其本身的蕴含与特征,具备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诸多有利条件。然而。文学教育周为诸多原因而存在诸如文化观念、师资结构、教学评价等问题,不能不令人焦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