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年份:2014
叶新山,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药学》(英文版)副主编。他的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李白薇,周海粟, 来源:中国科技奖励 年份:2014
2000年,叶新山从美国回到北京大学药学院,将自己科研方向的坐标,定位在糖化学生物学与药学交叉的位置上。在糖化学生物学——这个国际学术领域方兴未艾的学科方向之上,叶新山团队...
[期刊论文] 作者:编辑部,, 来源: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年份:2004
自2014年起,我刊副主编叶新山教授应邀担任国际药学杂志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的共同主编。...
[期刊论文] 作者:梁宾宾,,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2006
采访叶新山教授一直在我的计划之中,不仅因为他是教育部从国外引进的“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还由于他朴实的外在气质,我想了解他怀着什么样的愿望回国,回国后的工作和生活怎么...
[期刊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2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医药、材料、能源和环境等领域都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糖链所固有的结构多样性导致其功能的多样性,使其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1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第二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2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对寡糖库组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正交选择性保护-去保护策略和计算机程序化的"一釜合成"策略....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产物全合成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聚糖是由具有手性的单糖单元所组成的一类手性化合物,在各种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主要以糖缀合物(糖脂、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形式存在。据估计,一半以上天然存在的......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糖化学会议 年份:2019
  许多病原体包括致病菌、真菌、寄生虫、病毒以及肿瘤细胞等的表面常常表达一些特异性的糖链,使用这些特异性的糖链作为疫苗成分,可诱导人体针对这些糖链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肿瘤相关糖抗原是抗肿瘤疫苗研究的重要靶标。但糖抗原通常免疫原性很弱,难以诱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因此,打破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肿瘤相关糖抗原的免疫耐受是......
[会议论文] 作者:叶新山, 来源:第三届中意活性天然产物研讨会暨第一届国际药物化学论坛论文集 年份:2017
[会议论文] 作者:张华,宋照伟,关洋,陈瑞,孙逊, 来源:2013中国铸造活动周 年份:2013
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渣熔铸异形件温度场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水轮机导叶熔铸过程的温度场,研究电渣熔铸水轮机导叶新山缩松判据.计算得到导叶瓣体、长轴段、瓣体向长轴过渡段的最小...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玥, 叶新山,, 来源:生命科学 年份:2011
作为生物大分子之一,糖链的研究还没有像蛋白质和核酸那样深入。现阶段糖链的获得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阻碍了糖生物学的发展。鉴于通过分离手段得到所需的糖链很困难,酶法合...
[期刊论文] 作者:吴勇, 叶新山,,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2004
多糖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中,参与众多重要的生命过程.然而,多糖研究一直受限于难以获得足量结构均一的多糖物质,这使得多糖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蕾,叶新山,, 来源: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年份:2008
能够被自然杀伤T细胞所识别的α-半乳糖基神经酰胺具有潜在的治疗肿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用途,已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注意。人们在寻找具有更好活性的化合...
[期刊论文] 作者:张蕾,叶新山, 来源:中国药学:英文版 年份:2008
能够被自然杀伤T细胞所识别的α-半乳糖基神经酰胺具有潜在的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用途,已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注意。人们在寻找具有更好活性的化合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