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史赟荣,,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2012
河口位于淡水和海洋生境交汇处,生产力高、环境复杂多变,是生态学重要的生态交错区,也是生态脆弱区。长江口是中国生产力最高的渔业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之一。鱼类......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 来源:南方水产 年份:2004
根据南海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东沙海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珊瑚礁海...
[学位论文] 作者:史赟荣,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2009
南海所属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主要由珊瑚礁组成,这些珊瑚礁中蕴藏着种类丰富的鱼类生物。本研究根据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各珊瑚礁群记录的鱼类物......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沈新强,王云龙,,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2016
海湾鱼类群落共存机制仍不明确,分析群落物种生态隔离及生境过滤的相对重要性是探讨物种共存模式的重要途径。以湄洲湾鱼类群落为例,根据2012年9月及2013年4月单拖网调查数据,运......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青, 全为民, 史赟荣, 王云龙,, 来源:水产学报 年份:2018
为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春季、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的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青, 史赟荣, 全为民, 王云龙,,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2019
为进一步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季节演替与温盐的变化关系,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 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 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利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晁敏,沈新强, 来源:应用海洋学学报 年份:2018
了解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河口鱼类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同时多数鱼类产卵、育幼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主要在春夏季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晁敏,沈新强,,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2014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种)种类数目......
[会议论文] 作者:史赟荣;晁敏;沈新强;, 来源: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年会 年份:2013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青,史赟荣,沈新强,王云龙, 来源: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2017
根据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湄洲湾海域2个航次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捕获甲壳动物35种,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青, 史赟荣, 欧阳珑玲, 茅树杰, 王云龙,,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2019
为探讨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受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进行4次调...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殿,朱立新,卢伙胜,朱俊杰,史赟荣,, 来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0
利用2008年3-9月北部湾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多鳞鱚的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多鳞鱚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青, 欧阳珑玲, 史赟荣, 晁敏, 袁琪, 王云龙,, 来源:应用海洋学学报 年份:2019
为探讨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6年11月(秋季)、2017年2月(冬季)、2017年5月(春季)和2017年8月(夏季)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李永振,孙冬芳,卢伟华,, 来源:中国水产 年份:2008
1999年,为控制过高的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我国适时提出了“零增长”战略。同年,为养护遭到严重破坏、日趋衰退的南海渔业资源,我国决定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6月1日12时~8月1日1...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李永振,卢伟华,孙冬芳,, 来源:南方水产 年份:2009
根据南海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东沙海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珊瑚礁海域共记......
[会议论文] 作者:杨杰青,史赟荣,晁敏,全为民,沈新强, 来源:2014年度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4
依据2010-2012年长江口春季鱼类与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分析该水域棘头梅童(Collichthys lucidus)、矛尾虾虎(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grusnitidus)分布(丰度及出现)与盐度关系,结果显示:3种鱼类丰度与盐度之间均具有统计学相......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青, 欧阳珑玲, 唐峰华, 史赟荣, 晁敏, 王云龙,,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2004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采用冗余分析模型, 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史赟荣,晁敏,全为民,黄厚见,沈新强,,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2012
根据2010年至2011年4个季度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同时根据不同水域的盐度特征,将长江口的30个站位从河段水域至口外依次分为3个水域(Zone-1、Zone-2、Zone-3)进行分析,...
[会议论文] 作者:史赟荣,晁敏,全为民,黄厚见,沈新强, 来源: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1
用多元统计方法首次分析了长江口水域鱼类群聚格局。以底拖网为采样工具在长江口30个站位进行了季度调查(2010年春季-2011年冬季)。结果显示总共有28科62种鱼类出现。无论是物种数目还是丰度,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性鱼类的比重均最高。同时,海洋鱼类种类数目与北半......
[期刊论文] 作者:沈新强,史赟荣,晁敏,黄厚见,唐峰华,, 来源:水产学报 年份:2011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