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榆林窟第三窟《文殊变》《普贤变》是西夏时期代表性的两幅佛教壁画。作品表现注重情感的传达,除去宗教教义的传递,画面更突出创作主体的精神寄托与表达。本文拟从对这两幅壁...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2
文人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画家、作品及绘画理论。本文简要论述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使我们对文人画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西夏研究 年份:2014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一定承接关系,其成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的学习与借鉴。榆林窟第三窟《文殊变》《普贤变》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继承了唐宋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民族艺林 年份:2020
西夏石窟壁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汉藏结合,尤其在西夏中晚期,藏传佛教绘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比重,具有不同于汉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石窟群这...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8
西夏壁画是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和审美意趣。该文通过对西夏壁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梳理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文脉和精神灵脉,并分析壁画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西夏研究 年份:2016
瓜州东千佛洞第二窟为西夏时期洞窟,窟内壁画融合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艺术特点,体现了西夏佛教绘画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6
马蒂斯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成份.他认为准确描绘并不等于真实,而应艺术地表现"心灵"和"情感",在构图、造型及色彩的选择上始终突出情感的表现.单纯、明快的色彩表现成为...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2
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观。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充分体现出中国绘画的造型特点,其所具有的艺术美感和艺术内涵也展现出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在艺术不断发......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错觉作为一种不正确的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尤其视错觉在绘画作品的欣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多义性的表现更增强了作品的丰富读解,并加深了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对......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以线为造型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在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与表现中,线条发挥了极大的表现性能与抒情空间,使得中国绘画中的线描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二窟是西夏时期的洞窟,壁画内容汉藏结合,但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本土化倾向。本文拟从壁画中的图案装饰、内容选择、画面表现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西夏石窟壁...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2014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其成熟的表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的学习与借鉴。榆林窟第三窟《文殊变》《普贤变》在艺术表达的形式上就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在此...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最早用于人物画中的“形神”观点,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在宋代山水画论中有了更多的论述,并应用于作品的构成,画面的表现,意境的追求及品评认识之中,极大地促进了宋代山水画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素描在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对中国画专业的学习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与影响。如何立足本专业特点,尝试新的符合自己专业要求的艺术表达方...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2011
瓜州榆林窟作为敦煌莫高窟的分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开凿并绘制于西夏晚期的第3窟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其中绘于西壁的《文殊变》和《普贤变》两铺壁画描绘...
[学位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法之一,它曾广泛地运用于传统石窟壁画的绘制当中。安西榆林窟,世人称之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绘于西夏晚期的第3窟壁画是具有鲜明的西夏风格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4
榆林窟第三窟《文殊变》《普贤变》为西夏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两幅壁画突出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极力强调线描的造型作用并追求线描的艺术表现力,无论在形式表达与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作家 年份:2012
榆林窟第三窟是西夏时期的代表洞窟,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壁画风格独具特色。其中《文殊变》、《普贤变》主要以线描表现为主,重线轻墨,略施淡彩,画面清新淡雅,在石窟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民族艺林 年份:2020
西夏石窟壁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汉藏结合,尤其在西夏中晚期,藏传佛教绘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比重,具有不同于汉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石窟群这一...
[学位论文] 作者:卯芳,, 来源: 年份:2006
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法之一,它曾广泛地运用于传统石窟壁画的绘制当中。安西榆林窟,世人称之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绘于西夏晚期的第3窟壁画是具有鲜明的西夏风格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