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大能, 来源:建筑材料工业 年份:1963
自从“建筑材料工业”(1962年第8期)发表了我写的“对水泥强度测定方法的探讨”一文以来,先后有吴圣光、卢荣俭、谢年祥、林毓梅等同志针对用劈裂法测定水泥抗拉强度问题提...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城市防震减灾 年份:1999
葡萄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群众大都信奉天主教。这个传统,由于葡殖民主义的入侵、便带到澳门来。小小的澳门,现存的各式各样天主教教堂便有1O多所。其中的奥斯汀教堂虽不...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 年份:1983
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徐变性能显得日益重要。它影响到结构的变形、刚度及应力状态,促使挠度增加、刚度降低和应力松弛等。在由于强迫变形(如温度变化、收缩...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科技术语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1999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城市防震减灾 年份:1999
烈度本无确切和统一的定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顾名思义,烈度就是地震的“剧烈程度”(severity)或“破坏程度”(destructiveness)....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科技术语研究 年份:2000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是表面上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将这两个词混淆在一起。“高层建筑”系指高的而又层次多的大楼 ,即北京市民俗称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科技术语研究 年份:2000
名不副实、词不达意和一词多义是科技名词中最忌讳的毛病。尽管如此 ,目前通用的科技名词中仍有不少患有这些毛病的名词。这些名词 ,或因约定俗成 ,使用年代日久 ,或没有合适...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城市防震减灾 年份:1999
烈度本无确切和统一的定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顾名思义,烈度就是地震的“剧烈程度”(severity)或“破坏程度”(destructiveness)。烈度的评定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地震工程动态 年份:1981
一、修订的经过 1980年12月初,国家地震局召集了有关单位(包括各省的地震局、有关研究所和国家建委等单位)审查通过了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并建议颁布试行。参加该...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建筑材料工业 年份:1963
在“对水泥强度测定方法的探讨”一文中(《建筑材料工业》1962年第8期)黄大能先生提出用劈裂方法试验水泥的抗拉强度,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然而用劈裂方法试验水泥抗拉强度,...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地震工程动态 年份:1979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缩写为IAEE)是“世界地震工程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缩写为WCEE)...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 来源:地震工程动态 年份:1979
克里舍纳(J.krishna)博士现任(第七届)国际地震工程协会主席。于1932年毕业于印度Agra大学,获科学学士学位,并于1935年获Roorkee的汤马臣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荣誉学位。1...
[期刊论文] 作者:H.Sandi,卢荣俭,, 来源:国外地震工程 年份:1982
1、引言使现有建筑物具有满意的安全度,这是当前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这不仅是针对老旧(战前)的建筑物,因为这些建筑物一般说来都不是精心设计的(或甚至是...
[期刊论文] 作者:J.Vargas-Neumann,卢荣俭,, 来源:国外地震工程 年份:1982
背景许多国家都希望把土坯建筑物进行标准化以便易于设计。处在地震区的秘鲁,希望把这种建筑物的设计作为一章归纳在该国的抗震规范之内。1977年4月通过的秘鲁国家建筑规范,...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俭,程洁, 来源:土木工程学报 年份:1993
地点与日期会议名称一主办单位会议主题或内容联系人及地址 一993年6)J利时·Ghen七‘一‘日比}第二”,钻孔桩“,}’“际土力学}”‘孔桩和螺钻桩的件‘十、 螺钻桩的深丛础...
[期刊论文] 作者:Bruce A.Bolt,R.A.Hansen,卢荣俭,, 来源:国外地震工程 年份:1980
引言K.M.Newmark 最近重新注意到从物体的抛掷推导地震地面运动的极限值。根据静止在线性弹簧上的质点的反应的一般论证,Newmark 认为,虽然一个近地表的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必...
[期刊论文] 作者:R.W.Clough,谢礼立,卢荣俭,, 来源:国外地震工程 年份:1980
1.背景大家知道,我们在伯克利亚州大学的振动台上做过许多试验。四年前,我们又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利用振动台来进行单层砖房屋的试验研究。为什么要进1. Background...
[期刊论文] 作者:A.C.Boissonnadc,H.C.Shah,陈达生,卢荣俭,, 来源:国外地震工程 年份:1982
1. 引言古代,由于文化不发达,地震有许多迷信的说法。甚至到最近,地震的原因仍然不很清楚。用板块构成和弹性回跳的学说解释地震也不过是本世纪初(约1930年)的事。至于建筑...
[期刊论文] 作者:George W.Housner,Paul C.Jennings,卢荣俭,, 来源:国外地震工程 年份:1982
引言本世纪初在加州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包括1906年旧金山地震和1925年 SantaBabara 地震使一些工程师注意到强地震动给予建筑物的灾难,但并未使政府官员INTRODUCTION The d...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