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其韩,,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09
卢良兆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为长春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精心培养了9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
[期刊论文] 作者: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09
卢良兆教授1930年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50~1952年就读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长春地质学院(合校后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评聘为岩...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整个选题、编排和统审由卢良兆副教授完成,各讲名称和主讲人如下: 第一讲 变质岩石学中某些主要问题研究现状的述评 卢良兆 第二讲 变质成因矿物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叶慧文 第三讲 显微镜下变质矿物平衡共生及转变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徐学纯,卢良兆,马志红,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96
长春地质学院变质地质学学科简介徐学纯,卢良兆,马志红(长春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30026)1学科点概况变质地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已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公认,国际...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09
~~...
[期刊论文] 作者:杨永强,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9
长春地质学院1988届博士研究生庄育勋,在董申保、卢良兆教授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阿尔泰海西活动带变质作用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的博士论文。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
[会议论文] 作者:朱晓雨,张帅,李现壮,朱启宽,安燕飞, 来源: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7
结核是一种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有显著差异的矿物集合体,主要是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卢良兆,2011),结核的成因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一直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林振宏等...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6
变质岩的特征决定于原岩成分和变质作用条件。自然界存在极其复杂多样的变质岩类型,近年来发现其中某些特征岩石类型或岩石组合能更好地反映形成时的特定物理化学条件或...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年份:1991
该文详细介绍了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和目前研究的新进展。从地球动力学方面阐述了陆-陆碰撞造山带、陆壳拉张环境、岛弧和大陆边缘造山带的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指出PTt轨迹...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年份:1991
变质作用是发生于地壳中的热事件,岩石所经历的温度、压力条件是随时间进程而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但长期以来只注意变质作用蜂期PT条件的研究,变质相的概念和类型划分即以此...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1
本区太古界的麻粒岩系和孔兹岩系经历两次变质作用;第一次结束于2400Ma左右,其PTt轨迹为顺时针,早期为角闪岩相,T=600~650℃,P>0.60~0.80GPa,接着近等压增温,峰期为麻粒岩相,T...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年份:1993
麻粒岩地体和基性火山岩中的麻粒岩包体是研究过去和现在下部地壳的窗口,通过它们的研究可了解下地壳的物质组成,物理和化学状态,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特征,并进而...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1
本区太古界的麻粒岩系和孔兹岩系经历两次变质作用;第一次结束于2400Ma左右,其PTt轨迹为顺时针,早期为角闪岩相,T=600~650℃,P>0.60~0.80GPa,接着近等压增温,峰期为麻粒岩相,T...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根据中国十个变质地区各时期变质岩系的特征分析,提出中国的地壳演化可分三大阶段:(1)太古—早元古代古中国克拉通形成阶段;(2)中元古—中生代初克拉通“分——合”和活化阶段;(3)中、新生代板块活动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7
一、多期变质作用的概念 近年研究发现某些地壳长期活动带巾,曾发生过多次变质作用。每次变质作用出现于一定地质时代,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由其开始到结束这一全过程,有人称为一个变质事件(metamorphic event)。如我国的祁连和秦岭活动带内,断续......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0
今年五月十二至十六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3项和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在西澳首府佩斯召开第二届国际太古宙讨论会,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英国、美国、苏联、印度、丹麦、西德等13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四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我国代表四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讨......
[会议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PTt路线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1991
[会议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全国变质地质及成矿学术讨论会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卢良兆,, 来源:吉林地质 年份:1989
1989年4—5月间,先后有六十余名中外地质专家去四平山门银金矿床进行考察。许多专家对矿床成因提出了各自的见解:4月6日英国构造学家切特威克(B.Chadwick)由长春地院张贻侠...
[期刊论文] 作者:张寿广,,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年份:1988
由程裕淇任指导,董申保、沈其韩、孙大中、卢良兆为主编,有23个省(自治区)地矿局等单位参加编制的中国变质地质图和说明书以及《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专著)是在我国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完成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