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卢立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6
广西的自然环境,为翼手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为查清广西的翼手类,我们从1982年至1985年对桂林、柳州、河池、百色、南宁、玉林等地区的30个县、市进行了调查...
[会议论文] 作者:卢立仁, 来源:2005年广西专家论坛 年份:2005
四季常青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云贵高原的东南,四周被山地围绕,呈盆地状,境内山多田少,丘陵起伏且分布广,平原分布零星,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广...
[会议论文] 作者:卢立仁,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卢立仁, 李兆元,,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1
白头叶猴自从被谭邦杰发现并定名以及李致祥和马世来订正后,对其分类问题存在两种观点:1)白头叶猴是一个独立的种;2)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基于对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谢强,卢立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的植物进行种类统计和区系地理分析,证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同时比较白头叶猴喜食植物的地理成分,显示了白头叶猴喜食植物与栖息地植物在区......
[期刊论文] 作者:谢强,卢立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对野生条件下若干群白头叶猴进行食性考察.以不干扰白头叶猴正常觅食习性为前提,以观察记录白头叶猴采食动作和食遗物食迹为根据,研究白头叶猴的主要食物来源、采食植物种类和部......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卢立仁, 来源:兽类学报 年份:1997
叶片中的水分含量是白头叶猴水分的主要来源,占水分需求总量的83.68%,其它的16.32%来自于自由水。在笼养条件下,白头叶猴可饮用自来水,野生状态下,动物饮用露水或雨水。尽管饮水行为不是每天都......
[期刊论文] 作者:卢立仁,黄乘明, 来源:兽类学报 年份:1993
1991年7-10月,作者在广西扶绥县(山弄)癝对白头叶猴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山弄)癝栖息地的白头叶猴为166只,分属28个猴群和3只雄性独猴。最大群有16只,最小群2只,平...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卢立仁,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研究了笼养条件下白头叶猴觅食的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夏季和冬季的日食量,笼养白头叶猴的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除探究行为的持续时......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卢立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对白头叶猴的个体行为下定义,利用焦点动物法对个体行为进行定量的研究,并与灵长类动物做比较,从行为上说明 白头叶猴如何适应 石灰岩生存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卢立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1993 ̄1996年,对3群白头叶猴猴群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记录了各种社群行为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探讨了白头叶猴社会行为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卢立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阳光和降雨是影响白头叶猴活动行为的两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响到环境温度。在不同的季节里,白头叶猴选择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卢立仁,任飞,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1995
白头叶猴(PresbytisLeucocephalus)栖息在广西南部的岩溶地形,夜里栖息在石洞里。白头叶猴选择夜宿石洞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安全和利于寻找食物等;出洞和入洞行为均在猴王的指挥下完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汉华, 卢立仁, 张忠如,,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2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林区鸟类,解放以来很少人进行调查,仅1928年至1929年任国荣等曾对瑶山的鸟类作过较详细的调查,并发表了“广西瑶山鸟类之研究”,因此解放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覃勇荣, 刘旭辉, 卢立仁,, 来源: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通过对寺庙园林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寺院植物的种类组成、功能特点、保护现状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探究佛教寺庙植物对大众心理的影响。在对佛教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分析的基...
[期刊论文] 作者:黄乘明, 卢立仁, 薛跃规,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礼标, 梁冰, 周善义, 卢立仁, 张树义, 来源:动物学研究 年份:2004
2002年3~10月在广西南宁地区的宁明县和龙州县,用超声波监测和网捕法确定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的捕食区,在捕食区内用粘捕法调查潜在的食物量;用粪便分析法确定食物组成.在宁明县...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礼标, 梁冰, 周善义, 卢立仁, 张树义, 来源:动物学报 年份:2004
2001-2002年在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利用直接观察、捕捉测量(共捕到197群蝙蝠,全捕180群)和标记重捕法(标记了31群的101只扁颅蝠,重捕到36只)比较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
[期刊论文] 作者:覃勇荣,蓝崇钰,束文圣,刘旭辉,吴初华,卢立仁, 来源:2006年海南石灰岩生境保护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介绍石漠化的概念、特点、主要成因及其危害,结合广西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实际情况,指出人口过度增长、经济落后、人地矛盾加剧以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根源...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礼标,卢立仁,周善义,戴强,赵辉华,罗国华,张树义, 来源:动物学研究 年份:2002
对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a)和褐扁颅蝠(T.robustula)在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扁颅蝠的回声定位叫声的声谱图均呈调频(FM)型,且波形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