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2010
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隐逸现象是波及任何一个时期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化现象。魏晋时出现的神仙道教也深刻影响着古代文士们隐逸山林的思想和情趣。求仙访道是为了长生成仙,...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南朝表现战争题材的诗歌,虽有对战神的颂美,但大都显得空洞乏力,难以给人进取的动力;虽也有对战争残性酷客观的再现,但绮丽的词藻,暧昧的语言,破坏了战争文学严肃的领地,难以再现它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西夏研究 年份:2013
范仲淹居安思危,首倡富国强兵,力主加强边备,为沉浸于短暂和平的北宋敲响了警钟。他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既有效抵御了西夏侵略,又最大限度降低了战争损失。范仲淹居安思...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李贺苦闷的诗歌与他诗歌的带有悲凄色彩的意象密不可分,这些意象群构成了一种低徊感伤的诗歌情调,在诗中回环萦绕,表现着理想与现实,人生与艺术的矛盾,无论是表现现实,还是表...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6
唐代是道教成熟和鼎盛时期。纵观历史,道教对于士人的影响之深莫过于唐。唐受道教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表现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道蕴。其一,道教自然无为、虚静素朴之道...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西晋门阀制度下的寒门士人,仕途艰难。士族与寒门的对立、矛盾十分突出。司马氏政权为了缓和士族与寒门的矛盾,采取了举寒素的政策,使部分寒士有了进仕的机会。傅玄、张华即...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李贺的诗,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普遍性的悲哀,曲折、形象地再现了他所处的那个冷酷、黑暗的时代,而且具有多数儒家知识分子不敢表现的或欠缺的反抗精神.他抗争着儒学...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1
古诗文中描写女性美多用比喻手法: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等,所用喻体有动物,植物,正确理解比喻手法,可帮助我们准确解读古代诗文。...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3
陶渊明的田园诗物我融合、情趣流注 ,独具魅力 ;陶渊明的人生 ,变现实时空为审美时空 ,使现实人生成为审美艺术化人生的典范。而其形成的原因除了历来论者大多认同的“质性自...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卷中,古代文士的隐逸之趣是其显著、生动的无尽主题。不管是归隐田园的隐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臣,山水田园都是他们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究其原因,中华农耕......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时空超越的艺术表现在李贺诗歌中非常突出。诗人打破了现实时空的界限,让他自由的心灵在古往今来不同的时间;在现实、幻想不同的空间恣意翱游。表现了他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苦和...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201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长期沿用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须进行重新审视和改变。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陶渊明构建了中国本土大同理想的社会蓝图——"桃花源"。后世对其含义的理解主要有二:一是现实的人间乐园,二是憧憬的理想社会。唐代这一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人笔下的"桃...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2
通感手法,在李贺诗歌中的运用,其数量之多,运用之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最为突出的.客观物象在李贺的笔下往往不是按其自然的本性和方式存在.而是经过位移和变形,再依作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宋夏战争始初,多数战役都以宋的失败而告终。范仲淹临危受命,奔赴西北边疆,采用清野固守政策,增强了宋军的战斗力,扭转了被动局面。对这一问题,历来论者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公元1040年......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自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构建了中国本土大同理想的社会蓝图——“桃花源”模式以来,后世历代都有借此母题以寄托理想、抒写情志的诗文。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桃源”......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2011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无论儒学、道学,还是外来佛学,在古代文士对其接受或阐释的过程中,"山水"往往成为"体道"的共同媒介。这从历代文士留下的大量描写体道过程的文学作品和文献即......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2009
范仲淹的政治影响及人格魅力为时人和后世所敬仰者甚众,但对他庆历年间戍边西北的经略思想则关注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他经略西北边疆的研究,解读儒家“仁”学思想对他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明、清两代的隐逸之士,大多出现在明初、清初,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所面临的政治环境虽不同,但他们都有着易代之际的惨痛经历,都受着高压政治的摧残、迫害。因之,他们在绝望、...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河,,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古代庆阳(秦、汉至隋为北地郡,唐、宋为庆州,元、明、清称庆阳)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及平凉毗邻,“北控羌胡,南辖关陕”,为长安西北的屏障,自古以来为边陲要塞。秦、汉时北地为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