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0
东北民俗喜剧中的"傻子"形象运用个性化和反常化等方式制造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人们新的审美期待;它的游戏与狂欢特征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由的需要;其自嘲品格也唤醒了当代...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分成两半的子爵》这部作品充分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设置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关系,用以揭示世界的矛盾、对立和现代人的精神分裂的普遍性。同时,作品通过两个半子爵对...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曹乃谦的小说虽取材于70年代的雁北农村,但有意淡化时间和空间背景,以片段化故事着笔于食色本能给人们造成的强大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悲剧。为展示这一主题,作品多采用有...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原型理论是从宏观的文化视野审视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为寻找某些艺术形象的起因提供了线索,也将不同时代人类共同的心理体验贯穿起来。从这一理论出发,木兰、潘金莲两个女...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近年来,二人转在火爆的同时也遭遇了与大众文化同质化和自身异化的危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弃。主要表现在:晚会化和商业化;以“说”代“唱”,以游戏......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一、被"异化"的二人转二人转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此同时,二人转在大众文化的裹挟下,表现出种种"异化"的迹象。在当下民间剧场,二人转不再是"唱...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二人转艺人的艺名钟情于对智力缺陷、长相缺陷、身体残疾的强调和将人非人化,这种"缺陷情结"是东北文化深层结构的表达:以自嘲的方式正视缺陷,视缺陷为人生常态,是审美观和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平面化、大众化,提倡艺术对现实的超越、批判和否定而著称,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但这一审美的文化和文艺观与商业社会人们的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彪悍是二人转中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造型上的热辣、土俗和性格上的粗犷、豪迈。在艺术处理上,女演员跳进戏内,会将自身角色化,但跳出戏外则凸显东北化的女性形象,甚至...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曹乃谦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界遭受非议与其主题的复杂性有关。"原欲"是曹乃谦着力思考的普适性话题,但这一话题被置放于雁北农村的特定时空语境中,因而被误读为试图迎合西方对中......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1
东北民俗喜剧是东北民俗的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人实现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托。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物种,它不仅“讲故事”,而且呈现一个“游戏”的空间,甚至“故事世界”为“游戏世......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以文学活动中的某一要素来概括文学本质的反映论、作者中心论以及作品中心论等各有自己的理论缺憾,它们都把文学作为静止的、物态化的事物来看待。但文学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中表现极为突出.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1
“反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天性。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和自己知觉的机械性进行斗争的历史。拓展生存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是人不倦的追求,也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0
东北方言通过词缀、叠韵的使用以及语音的高低起伏变化,使拟声词不仅用于叙述,而且用于描摹和抒情。词缀配合语音的轻重格式变化延长了生理之"气"的运行过程,从而使心理之"气"即......
[学位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0
本文运用文艺学、美学、语用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俗学的相关理论,以东北民俗喜剧(包括二人转、东北喜剧小品、东北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东北民俗文化叙事中的传承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审美超越 ,它带给人的既是现象和现实 ,更是本质和理想 ,人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艺术审美超越性的实现依靠审美变形 ,依靠艺术家与现实...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新世纪剧坛 年份:2013
依照符号学的观点,世界上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能指和物质形式所负载的意义——所指之间沉淀为较为稳定的联想关系。卡西尔...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以二人转、小品以及近年来热播的东北系列电视剧为代表的东北民俗喜剧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强势焦点之一。它不仅活跃在东北的田间炕头,而且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都市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晓侠,,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二人转的本质曾被界定为“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这一界定切中了二人转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一般的戏剧里,“叙事”几乎在“代言”中消逝了,但二人转的叙述却与代言紧密结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