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1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人口经济美学浅论卢世林一、美学能赋予人口与经济以规范吗?“美学(Aesthetics)”一词的首创者鲍姆嘉通在他1750年出版的《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认为美学是各种艺术理论的北斗星。...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身体在席勒审美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身体不仅是其人性分析的基本点,也是其审美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无论是“感性冲动”还是“游戏冲动”,都离不开身体的存在。虽然席勒所......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明的进程始于游戏,立于审美,成于教育:人和动物的区分在于动物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为了维系简单的生存,而人则在维持生命活动的同时能开展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活动。正是这种游戏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7
是什么在召唤和谐教育?从根本上来看,不是人与自然或是人与社会的不和谐,而是人的人性——人自身身体与心灵的不和谐在呼唤和谐教育。因为一切现实问题都最终归结为人自身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教育研究 年份:2008
审美游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融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由于学校教育和审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因而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中学课程教学为...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追问存在,而存在又本源性地自身遮蔽。由于存在自身的遮蔽对存在之思的规定,因而海德格尔思想必然也会以某种遮蔽的方式去道说和去被理解。海德格尔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5
依据梅洛-庞蒂,身体的空间性不同于外部物体的空间性或空间感觉的空间性那样的一种位置的空间性,而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身体的空间性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正是活动使身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21世纪企业文化的发展态势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品牌战略"、"网络分析"和"价值导向"为手段,在企业识别系统中充分发挥其整一性、个性和开放性特点,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看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然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按照美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不只是一部伟大的美学和美育经典,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教育哲学著作:它从人的天性出发,对"人如何成其为人"及人自身的规定性(我们能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年份:2006
德育虽然从属于教育,但它要获得自身的存在意义,必然要拥有自己的本质规定性。这意味着德育不同于其他诸育。它不是由教育的本性决定。而是由它的道德内涵所规定,对德育本质的追......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教育研究 年份:2005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审美和创造能力密不可分。美育的功能应该从德育的遮蔽中凸显出来,把艺术和审美还原为生命力的充盈与创造,把陶冶情操还原为自由游戏与自由创造,把道德判断还原为美的鉴赏力。在美育实践中应注重游戏的审美教育功能,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本文认为,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城邦国家人口规模及其构成的设想,到马克思的“人也要按美的规律采建构”的观点,以及之后出现的各种适度人口理论,都蕴涵着人口美学的思想和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15
初次看到语文特级教师何永生的新著《创作小说的技术与阅读小说的技术——以〈外国小说欣赏〉为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出版),就被书名所吸引。当时的第一感觉便是:用技术來解构和重构小说艺术,实乃匠心独运,一言中的,深得小说创作与鉴赏之旨;随之亦有疑问:书名中......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课外语文(中) 年份:2018
科技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个美丽的新世界,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可以说,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也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创造了条件和...
[会议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4
《建筑、居住、思想》是海德格尔1951年8月在达姆斯塔特举办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的演讲。海德格尔这篇演讲的主旨是“尝试对居住和建筑作出思考”,而“这种思想尝试”从...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2017
所谓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客观地说,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这一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概念似乎是专门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来的,只是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讨论虽汗牛充栋,但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世林, 赵静,,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8
因材施教的出发点是关照个体的不同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教学公平,在个体价值取向上追求的是每个个体基于自身兴趣、需要、能力等基础上的异质发展。然而,当下教学实际...
[期刊论文] 作者:黄潇 卢世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2017
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很大一部分源自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课堂上文化底蕴的积淀。语文教学境界的层次高低,影响着课堂境界,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境界。  谈到境界,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王国维论诗词,品评境界,云“词以境界为最上......
[期刊论文] 作者:罗锋,卢世林, 来源: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年份:1998
相关搜索: